文
徐志平
说起南湖和烟雨楼,人们总会记起许瑶光。
许瑶光(-),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同治三年(),他来到太平军占领后刚收复的嘉兴,担任知府。任期先后达16年。
刚来嘉兴时,他面临的是遭受战争创伤的惨象,曾有《覆巢燕叹》一诗感慨美丽富饶的嘉兴平原所遭受的严重破坏。
来嘉兴第二年,许瑶光在重视恢复生产和社会治安的同时,恢复府学、县学及书院教育。他有感于南湖和烟雨楼的被毁,又开始着手修复景点,栽桃李于湖堤,点缀南湖景色。同治六年(),在烟雨楼埠头建“清晖堂”。同治八年(),在初步恢复南湖风景的基础上,以南湖烟雨楼为中心,策划兴建和命名南湖周边的八个古迹和景点。
在他的努力下,经过战乱而荒芜萧条的嘉兴恢复了生气。他还组织编写《嘉兴府志》,成为嘉兴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地方志。对于倾注了心血而面貌一新的嘉兴,他充满感情,把嘉兴当成了第二故乡。
古代封建官吏任满需上京向皇帝述职,许瑶光十年任期满,需进京觐见皇帝,离别之际,他写下《嘉兴俸满入觐书事》四首诗。
在第一首开头即自豪地写道:“嘉禾太守十经春,二百余年我一人。”他在注中历数顺治以来嘉兴太守,最长的是康熙时的吴永芳八年,而他已整整十年。他把嘉兴当成了自己的家,在第四首中写道:
南湖久住已成家,
烟雨楼台景物赊。
暂别不须攀碧柳,
重来正好醉黄花。
腾霄白鹤终还海,
映日微云易变霞。
携得炉烟双袖下,
挑灯细与说京华。
首两句直抒胸臆,他已把嘉兴当成了自己的家,烟雨楼前宽阔的湖景使他难舍难分。中间四句写自己希望能再来嘉兴,现在是初夏,再来时应该是菊花盛开的秋日。他把自己比作白鹤,虽腾飞冲天,但终究会回到大地。这一点希望,就像天边的微云,会变成灿烂的彩霞。到那时,我双袖带着朝廷上金炉里的烟香,再与你们挑灯长谈京城的见闻吧。
也许是许瑶光的政绩突出,也许是许瑶光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果然,这一年他又回到嘉兴当知府,直到光绪六年()离任,从年到年,许瑶光整整在嘉兴呆了16年。
许瑶光兴建这些文化风景项目,曾遭到一些人的不理解,认为当时经战争破坏,百废俱兴,不应先搞这些文化建设,讽刺他“太守何庸博雅名”,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博取“风雅”之名。对此,许瑶光作《八咏亭成,有人题云太守何庸博雅名,作此解嘲》诗回答,表明自己这样做的目的:
润色湖山岂为名,
春风沂水杏坛情。
况邀翠辇巡游地,
宜遂苍黎仰慕诚。
补种荷花延白鹭,
预栽杨柳待黄莺。
较他卧阁偷闲吏,
似觉经营日有成。
诗开明宗义表达自己归纳嘉禾八景、题诗建亭不是为了博取“名声”,一是为了“润色河山”,使嘉兴南湖变得更加美丽,更重要的是,使南湖的历史文化能传承下去,不因战乱荒废而使之失传。要像孔子循循善诱教导弟子一样,使古老的南湖文化发挥教化作用。“春风”一句用孔子教育学生的典故,以此说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接着,他点明南湖的教化作用在于这里是皇帝曾经巡幸过的地方,可以让老百姓瞻仰当年皇帝的遗迹,保持对朝廷的忠诚。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吏,他这样的思想无可非议。五六句则写自己对南湖景点的修复,湖中栽种荷花,岸边栽种杨柳,使白鹭、黄莺等水鸟、旱鸟栖息,成为充满生命之地。最后对非议之人的回答,比那些偷懒贪闲的官吏来说,我这样总算还做了些事吧。
在建设和命名“南湖八景”时,许瑶光明显受到宋代陆元光《嘉禾八咏》,特别是元代画坛“四大家”中嘉善吴镇《嘉禾八景》的启发。
吴镇的《嘉禾八景》以画配词,以嘉兴为中心,从西向东选择了“空翠风烟”介绍大运河边本觉寺(今秀洲区陡门一带)及附近的景色,“龙潭慕云”介绍三塔及运河的景色,“鸳湖春晓”介绍南湖西面的景色,“春波烟雨”介绍南湖东面的景色,“月波秋霁”介绍城内月波楼、金鱼池等景色,“杉闸奔湍”介绍杉青闸一带景色,“胥山松涛”介绍胥山景色及伍子胥在嘉兴的传说,“武水幽澜”介绍嘉善武塘(魏塘)景德寺及幽澜泉的景色。
吴镇的《嘉禾八景》图十分有名,但是许瑶光可能觉得选择的景点没有紧扣嘉兴及南湖的特色,未能展示嘉兴的特点。那么,嘉兴乃历史人文荟萃之地,自古以来,景点何止千百,选择哪些呢?他有一篇《南湖八咏序》介绍了自己的考虑。
序中先以《诗经》为例,说明一个地方往往以其独特的风景而出名,引出嘉兴因南湖而出名。南湖地处东南沿海,接受了来自西、北的苕溪霅溪及天目山的水流,形成湖泊。它又紧靠嘉兴城,自古以来就是一大名胜。但是古来嘉兴方志书上只有烟雨楼名胜的记载,对南湖及周边景点介绍很少。
询问嘉兴的父老,他们说,过去也有过“嘉禾八景”的说法(宋代陆元光《嘉禾八咏》、元代吴镇《嘉禾八景》画和词),但他们的八景概括不够确切,方志记载也不详细,这些名胜景点也就失去光彩,少为人知。接下去他又谈自己建造“八景”的缘由:来嘉兴当知府已近七年,凭眺嘉兴风光,纵览平原景色,深感风光宜人,为了使人们更了解南湖,总结命名了新的南湖八景,且各以诗歌描述,为嘉兴南湖增添魅力。
为突出南湖的美,他在序中又安排了一段“主客”对话,进一步总结南湖的景色魅力和深厚的人文魅力。针对新的“南湖八景”,有“客”认为,嘉兴平原一带风景很多,如登海盐秦山观海潮,登平湖独山看日出,这些都是嘉兴平原的巨观。
即使是桐乡石门的乾隆南巡路径,大运河上如彩虹般的双桥,相传伍子胥磨剑试剑的胥山,也是古今诗人骚客流连吟咏的风景佳地,你为什么只顾南湖及周边八景呢?对此,许瑶光引用广为人知的湖南洞庭湖“潇湘八景”和杭州“西湖八景”说明,嘉兴平原固然名胜众多,要想全部概括是不可能的,范围大了,反给人分散凌乱的感觉,围绕南湖“八景”更能集中反映一地的自然风光特色,让人们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豹。
可见,许瑶光选择这八个景点有着独特深邃的构思,它通过浓缩的八个景点,写南湖,更写依托南湖的大背景嘉兴平原;写眼前的景色,更写景色蕴涵着的丰富人文内涵和地理地域特色。他犹如一位熟悉地方风物的长者,为人们了解南湖、认识南湖、欣赏南湖作向导和指点。
“南湖八景”中的南湖,是嘉兴的代表,更是整个嘉兴平原的代表,所以,他以南湖为中心,精心挑选了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南湖烟雨”、“东塔朝暾”、“茶禅夕照”、“杉闸风帆”、“汉塘春桑”、“禾墩秋稼”、“韭溪明月”、“瓶山积雪”。
透过八景,配上他写的八首诗,可以说是“全景式”地展现出嘉兴平原的特点,展现出了嘉兴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风物等特色,显示出他善于治政和文化建设的才干和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