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老龄化社会悄然到来,国家统计局年初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94%,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中国老年人口将继续增长。
到年,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
年老色衰是常说的一个词语,说明年龄的增长会让身体衰老速度加快,原本年轻,容颜姣好的人在岁月的影响下也会明显衰老,衰老之后身体会发出许多的信号。
如果可以多留意身体的变化,有衰老表现积极保养身体,可以让自己年轻且健康有保障。
很多人面对衰老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平时那些加速身体衰老的坏习惯也没有纠正,久而久之会比同龄人更显衰老,甚至让某些疾病有机可乘。
你可能有所不知,在上海有这样一位老人,百岁高龄仍坚持每周出诊,行医八十载,接诊患者逾百万人次,她就是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南孙。
现如今,朱南孙已经10岁了,然而她的头发依旧茂盛、思维依旧灵敏,完全不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她的身体到如今还如此之好,可不是因为吃了什么大补的汤药,关于养生保健,她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秘诀。
了解朱南孙先生的养生之道前,
先来简单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人活到多少岁,才算是长寿?莫言说:“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在中国,健康又长寿的雅称有古稀之年、鮐背、耋、百岁、喜寿。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又称“悬车之年”“仗国之年”。鮐背:鲐背上斑纹,如同九十岁以上老人有褶皱,故以鲐背指高寿者。耋:称八十岁高寿。百岁:方氏意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为名”。喜寿:贺人寿诞,贺七十七岁称作“喜寿”;贺八十八岁称作“米寿”。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作诗:“梦魂南北略万里,人世短长无百年。强遣老怀终兀兀,忽闻归骑已翩翩。”
即使如此,同样百年人生,如果能够健康长寿安享晚年,看尽人世间的繁华,感受过世事的风潮云涌,那一定是大多数人所愿意的。
研究发现:人类寿命极限或可达岁在古代,70岁已经算是长寿老人。可现在,根据世卫组织公布老人划分标准,70岁已经不算老人!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划分:60—74岁为年轻老人;74—90岁为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也就是说,74岁以上才算真正意义的老人。
人类寿命的极限又在哪里呢?
年5月,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杂志上,来自新加坡Gero生物科技公司和美国罗斯维尔公园综合癌症中心进行了一项联合研究,通过对血液标记物进行监测分析,推测人类寿命极限或可达—岁。
但现实是,极少有人活到岁,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人的寿命符合正态分布,寿命上限本来就会大于平均寿命。
其次是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内稳态等。寿命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寿命无法到达极限值。
而越长寿,可能会面临慢性病等问题。在中国,因慢性病导致死亡占总死亡的88.5%,长寿最大的对手,就是各种慢性病。
长寿很多时候与心态有关,对于普通人而言,达到预期寿命就已经很好了,不必过于追求成为“百寿老人”。
长寿或不长寿,年龄永远只是一个参考的指标除了年龄以外,我认为以下几点同样至关重要。
1、无病无灾才称得上是长寿
同样是两个80岁的老人,其中一个无病无灾,身体硬朗的很,另外一个虽然也是80岁,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各种疾病缠身,今年还因为中风落了一个半身不遂,试问,哪个老人才能称得上长寿?显然是第一位。
无病无灾的老人,不仅意味着更长寿,也意味着生活质量更高。
2、无论什么年龄,生活能够自理才称得上是长寿
很多老人到了六十七岁,生活自理已经有难度了,到了八十岁,生活已经完全无法自理了,这样的老人,不能称为长寿。
久病床前无孝子,由于父母饱受疾病的困扰,子女照顾久了反倒觉得死亡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癌症、中风、老年痴呆、骨折等等,一系列疾病和意外都可能导致老年人瘫痪在床,以致他们无法照顾自己,必须依赖家人。
、年龄大了,免疫力依然很好
对于老年人来说,免疫力至关重要,没有好的免疫力,老年人就会被各种疾病盯上,像感染性疾病、癌症等等。
新冠流行三年,对于老年人的威胁无疑是最大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年人的免疫力更差。
还有很多老年人,可能得了小感冒就去世了,原因也是免疫力差,有些小问题可能迅速发展为大问题。
4、年龄大了,消化吸收功能依然很好吃嘛嘛香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饱受消化道疾病的困扰,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性便秘、消化性溃疡、胃癌、大肠癌等等。
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直接会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营养是决定免疫力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良会直接导致免疫力的下降。
“10岁女国医”朱南孙聊养生现如今,朱南孙已经10岁了,然而她的头发依旧茂盛、思维依旧灵敏,完全不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这都和“去湿气”有很大关系!
每当谈及养生,朱南孙便会提出“去湿气”的重要性!
朱南孙常说,无湿一身轻。那么,什么是湿气呢?
“因于湿,首如裹”、“湿胜则濡泻,甚则水闭跗肿”。通俗来说,湿气就是导致身体“困重、酸痛、水肿、泄泻”等表现的一类bing邪。
湿气从何而来?
湿气根据其病因及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湿、内湿两种。
外湿多数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处、工作环境潮湿等感受湿气所致。
内湿多由饮食不当引起,酗酒和喜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会导致水湿凝聚而成內湿。
如何看自己是否湿气重HOWTOJUDGE01看头身《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通俗来说,就是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
假如您早上本该正常起床的时候感觉到依然十分困倦,觉得似乎有什么东西包裹着头,让人打不起精神。就像是穿着一件半干的衣物那样难受,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湿重如裹”。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当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02看大便湿性粘滞。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
0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
正常健/康的舌象应该是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光泽明显。
那么一般来说湿气重的人会有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的表现。如果是湿热,那么舌苔应该是伴有黃膩的,舌质应该是红的,而寒湿则是舌苔白腻,最重要的是,舌质没有那么红,往往颜色也很淡,是淡白色的。还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仍然有这种感觉。
那么对于湿气到底要如何调理呢朱南孙对于这方面就颇有研究,因此很多人询问她的长寿秘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长寿老人,看看她究竟有什么生活习惯造就如此的福寿安康~
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但是朱南孙看起来面部却非常饱满,精神抖擞,眼睛炯炯有神,一点看不出老态龙钟的样子。并且仔细看老人的面部皮肤,竟然非常细腻,有光泽,没有老年人的皱纹横生,这都和她“生活中的6件小事”有很大关系。
当别人和她交流保养身体的方法时,她提到了6个小建议,更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值得借鉴。
朱南孙的养生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长寿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10岁女国医”朱南孙聊养生:"无湿"一身轻,6个建议,重在坚持1、饮食有度,"无湿"一身轻
朱南孙的另一个养生法宝,在于饮食有度。多年以来,他秉承一个原则: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上吃少。
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一般不吃肥甘厚味的东西。他说,这是在源头上杜绝,不给疾病留下“可乘之机”。
平常生活,他不吃零食,也不挑食,不偏食。粗粮细粮搭配,各色蔬菜都吃,在营养上的均衡,恰恰就是健康的源泉。
过去艰苦岁月,人们把解决温饱当成最大的幸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越来越讲究了,色香味形俱佳,才是王道。
很多疾病的产生,都跟饮食息息相关。
随心所欲地饮食,肆无忌惮地吃喝,不讲规律、没有稳定节奏,都是在给身体“埋雷”。
不论是吃饭时间,吃饭品类,还是吃饭多少,朱南孙都特别注重,严格把控一个“度”,数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
2、作息有规律,"无湿"一身轻
朱南孙生活作息很有规律。
她强调“日出工作,日落休息”。一日三餐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早餐时间为8:00至8:0,午餐时间为12:00至1:00,晚餐时间为6:00至7:00。
每晚十点睡觉,早上五点到六点起床,洗完衣服去教堂,然后散步,然后回来吃早餐。
在别人看来可能很无聊,但对自己来说,这种平凡的生活才是最享受的。
身体是革命的资本。为了避免头发变薄和变白,黑眼圈熬夜,逐渐油腻的体型和悄然而至的“三高”,以健康的方式享受生活,享受子孙后代,享受未来的家庭幸福,从规律的工作和休息开始!
、保持活动劳动运动,"无湿"一身轻
一位医学界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劳动,长寿在于行动”。
人生,因为动而生机勃发;
人生,因为动而精彩纷呈。
对于“动”,朱南孙每样都坚持实践。
清晨,她会选择适量运动,吐故纳新,提振精神,开启新鲜美好的一天。
工作间隙,她会忙里偷闲,舒展四肢,极目远眺,让自己“活动活动”。
在家里,她也会找点事做做,整理家务、搞搞卫生、择菜做饭等等,劳动劳动,也是别有情趣,乐在其中。
她常说,楼层不高的话,爬楼梯就好了;上班不远,走路过去就好了;自己该做的,不要让别人代劳就好了。
年轻时代,她长跑、游泳、打篮球;耄耋之年,她慢走、近游、练八段锦。
4、坚持泡脚,"无湿"一身轻
朱南孙先生认为,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而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
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
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
不过要注意,泡脚的水温不能太高。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
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5、多喝淡茶,"无湿"一身轻
茶,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滋味丰富,而且内质所含有的营养也很多,如氨基酸、茶多酚、蛋白质等,朱南孙认为这些成分既能帮助我们延缓衰老,降低老年病的出现,又能提高机体素质。而且,据研究发现,常年喝茶的人要比喝白开水人的寿命更长。不过,喝茶也是有讲究的,以下种应季茶正当喝,不妨坚持饮用起来。
第一种是红茶。红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可以说是这个季节最合适喝的茶。
第二种菊花茶。
由于冬季有冬燥、冬打盹等现象,人体易缺水、上火,所以,比较适宜饮用的茶饮是花茶,而花茶中属菊花茶最为适合。毕竟,菊花清热、去火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还富含多种营养,菊苷、氨基酸、水苏碱等物质丰富。
第三种是白牡丹。
听名字就知道,这款茶是白茶品种。老白茶在冬天也是喝茶很不错的选择。新白茶的发酵程度偏低,因此茶性偏凉,而老白茶的茶性较为醇厚温和,也是适合这个季节喝的茶。
6、定期给身体"除湿",无湿一身轻
朱南孙会定期给身体除湿,这也是她最重视的一点。
湿气是"万恶之/邪"、"万病之源",所以平时朱南孙都很注重对湿气的调理。
中医讲湿气是“万病之源”,如果身体中湿气太重,对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国医大师朱南孙在日常生活中会定期给身体除湿,而且她非常重视这一点。朱老说,人老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除湿”,身体没有湿气就会变得很轻松,人的精神也会变得不一样。
因此除湿是非常有必要的!今日给大家推荐这款朱南孙也一直在用的——北京同仁堂老北京艾草足贴
不用忍受针扎刮痧之苦,只需简简单单的一贴,就能将体内湿气统统吸出来!
这款足贴,是研究所联合十几名经验老道的专业老中医,遵循千年中医学配方,结合现代医学工艺研发。8小时健康足部养生,不痛不痒,无副作用,睡一觉就能完成祛湿过程,男女都可以用!使用也很简单:⊙睡前先洗脚或泡脚后使用,将足贴对准脚心涌泉穴位置平稳粘贴,起床撕掉即可,须保证贴足6-8小时;
⊙粘贴时有正反面之分,将印字光滑面粘在胶贴上,有明显小气孔面朝脚底。
但现在市面上有太多“填充劣质药粉+发热剂”的假足贴,用起来效果当然不好!
但是这款完美的实现了三大标准:大品牌、好配方、效果明显!
这款足贴提取了艾草、生姜、天山雪莲花、海盐等植物成分。每一味草本,都是根据[古]方记载的产地,严格选材,精挑细选。
通过合理配比,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苛的把关,闻起来还有浓浓草本香~
我老老实实贴了2个月,晚上脚心热热的,全身上下都感觉很放松,尤其是睡眠变得特别好,一夜无梦,甚至可以睡到大天亮。
撕下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足贴上黑乎乎的,重量也增加了不少,看来是真的把体内的shi气吸走了。
浑身通透舒爽,身体相比以前都要轻松很多。也特别适合买给年纪渐渐大了的父母,比起多拿些钱,孝敬他们更好的方式一定是: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