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总结临床常见继发性贫血的ICD

引言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诊断,内科常见的症状,可以由造血器官引起,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贫血的诊断包括病因的诊断,临床医生把继发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统称为继发性贫血。我们遇到继发性贫血的诊断时,不能笼统地编码为D64.9,应认真阅读病案,了解继发于何种原因,应给予相应的准确编码。

本文列举了编码员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继发性贫血实例,旨在探讨当编码员看到病案首页“贫血”的诊断时,如何依据其他诊断或病案中的其他信息(检验报告、病程描述等),将贫血予以准确的分类编码。

01

贫血的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的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与同龄人、同性别及同地区正常标准比较偏低。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g/L,女性为~g/L。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就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02

贫血的分类及编码规则

贫血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不同类目如下:

D50-D53类目中的为营养性贫血;

D55-D59类目中为溶血性贫血;

D60-D64类目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O99.0类目中为妊娠、分娩、产褥期贫血;

P55、P61类目中为新生儿贫血。

贫血的编码规则:

1.分类于本章的疾病有一些是由于药物或外因所致,应以本章的编码为主要编码,以第二十章(疾病与死亡的外因)的编码作为附加编码。

2.如果分类于本章的疾病是由于其他章疾病所引起的(除第二十章外疾病与死亡的外因),通常要以其他章的疾病为主要编码,本章的疾病为附加编码。由疾病引起的贫血,一般情况下都有星剑号编码。

本章提供两处星号类目:

(1)D63.8*分类于他处的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63.0*肿瘤引起的贫血(C00-D48+);

(2)D77*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例如: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引起的脾纤维化B65.9+D77*。

03

临床常见继发性贫血实例分析

1.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出现急性出血性贫血

由于胃酸分泌过高或者胃粘膜屏障破坏造成急性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呕血,便血,黑便,因此编码时以胃十二指肠溃疡作为主要编码,而贫血作为附加编码。

按主导词:“贫血”在ICD-10卷三中查找:贫血D64.9—出血后(慢性)D50.0——急性D62。

因此上诉疾病编码应为: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K26.0(主要编码)

急性出血性贫血D62(附加编码),

核对卷一,编码正确。

2.全胃切除术后(胃癌病史)的贫血

由于营养素吸收障碍,如叶酸、维生素B12、铁等,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这里的贫血亦是由于肿瘤引起的,因此编码时以胃癌作为主要编码,而贫血作为附加编码。

按主导词“贫血”在ICD-10卷三中查找:贫血D64.9—肿瘤疾病引起的NEC(M/1)D48.9+D63.0*。

因此上述疾病编码应为:

胃底恶性肿瘤C16.1M/3(主要编码)

贫血C16.1+D63.0*(附加编码),

核对卷一,编码正确。

3.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

叶酸盐是机体细胞生长和分裂必需的物质,在DNA、氨基酸以及胺类的代谢中叶酸起非常重要作用。

按主导词“贫血”在ICD-10卷三中查找:贫血D64.9—由于——缺乏———叶酸盐(叶酸)D52.9————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2.1。

因此上述疾病编码应为:

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2.1,

核对卷一,编码正确。

4.骨髓纤维化

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脾、肝和淋巴结内的髓外造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幼红细胞及幼粒细胞性贫血,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因此编码时以慢性骨髓增生异常性骨髓纤维化作为主要编码,而贫血作为附加编码。

按主导词“贫血”在ICD-10卷三中查找:贫血D64.9—骨髓纤维化(M/1)D47.1+D63.0*。

因此上述疾病编码应为:

骨髓纤维化D47.1M/1(主要编码)

贫血D63.0*(附加编码),

核对卷一,编码正确。

5.晚期梅毒性(先天性)贫血

由于孕妇体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经血直接传染给胎儿,患儿出生时即瘦小,出生后三周出现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有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因此编码时以晚期梅毒作为主要编码,而贫血作为附加编码。

按主导词“贫血”在ICD-10卷三中查找:贫血D64.9—梅毒性(后天性)(晚期)A52.7+D63.8*,注意:D63.8*是指分类于他处的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因此上述疾病编码应为:

晚期梅毒A52.7+(主要编码)梅毒性贫血D63.8*(附加编码),

核对卷一,编码正确。

6.长期结核所致贫血

由于大部分肺结核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食欲不振,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代谢合成降低,患者反复低热、瘦削、盗汗。这种病理生理改变容易引起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慢慢发展为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此外患有肺结核的患者很容易发生咯血现象,血液长期丢失也是造成贫血的一个原因。因此编码时以结核病作为主要编码,而并发症贫血作为附加编码。

按主导词“贫血”在ICD-10卷三中查找:贫血D64.9—结核性A18.8+D63.8*,注意:D63.8*是指分类于他处的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因此上述疾病编码应为:

结核A18.8+(主要编码)结核性贫血D63.8*(附加编码),

核对卷一,编码正确。

本文编自《医学信息》,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李寿玲、张雪娟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bl/39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