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就是地中海贫血,或者是称为海洋性贫血。“地贫”患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表现各有差异,同时,表现出特定的遗传特征。
首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贫)
①重型β地贫
临床表现:自出生后3-6个月起出现贫血,肝脾肿大,颧骨隆起、眼距增宽、鼻梁低平等骨骼改变,呈现特殊的“地中海贫血”面容,X线检查可见外板骨小梁条纹清晰呈直立的毛发样;发育滞后。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呈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不一、大小不均,有靶形红细胞(10%以上)和红细胞碎片,网织红细胞增多,外周血出现较多有核红细胞。骨髓中红细胞系统极度增生。首诊HbF达30%~90%。
遗传特征:父母均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②中间型β地贫
临床表现:多在2~5岁时出现贫血,症状和体征较重型轻,可有“地中海贫血”面容。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成熟红细胞形态与重型相似,网织红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HbF3.5%。
遗传特征:父母均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③轻型β地贫
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轻度贫血症状,偶见轻度脾大。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稍降低但g/L,末梢血中可有少量靶形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均。MCV79fl,MCH27pg,红细胞脆性降低,HbA23.5%或正常,HbF正常或轻度增加(不超过5%)。需排除其他地贫可能和缺铁性贫血。
遗传特征:父母至少一方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④静止型β地贫
临床表现:无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正常,MCV79fl,MCH27pg,红细胞脆性降低,网织红细胞正常。HbA23.5%或正常,HbF正常或轻度增加(不超过5%)。
遗传特征:父母至少一方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其次,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贫)
①重型α地贫(血红蛋白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
临床表现:胎儿在宫内死亡或早产后数小时内死亡。胎儿苍白、皮肤剥脱,全身水肿,轻度黄疸,肝脾肿大,体腔积液,巨大胎盘。孕妇可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脐血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红细胞中心浅染、形态不一、大小不均,有核红细胞显著增多,靶形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电泳:HbBart’s成分70%,少量HbPortland,可出现微量HbH。
遗传特征:父母双方均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②中间型α地贫(血红蛋白H病)
临床表现:轻度至中度贫血(少数患者血红蛋白可低于60g/L或高于g/L),可有肝脾肿大和黄疸,可有“地中海贫血”面容。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形态基本同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所见,红细胞内可见包涵体。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增生极度活跃。血红蛋白电泳出现HbH区带,HbH成分占5%~30%(个别患者HbH成分可小于5%或高达40%),也可出现少量HbBart’s(出生时HbBart’s可达15%以上)。
遗传特征:父母双方均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③轻型α地贫
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轻度贫血症状,肝脾无肿大。
实验室检查:出生时HbBart’s可占5%~15%,几个月后消失,红细胞有轻度形态改变,可见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稍降低或正常,MCV79fl,MCH27pg,红细胞脆性降低,血红蛋白电泳正常,可检出ζ珠蛋白链。
遗传特征:父母一方或双方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注意:上述各项条件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进一步诊断还需进行基因分析,其中,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分子基础较复杂。
关于地贫治疗:
地中海贫血十一组遗传性疾病,尚无根治手段,目前只能针对重型地贫患者通过骨髓移植,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等让患者逐渐摆脱频繁输血,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效果!
备注:
关于地中海贫血诊疗方面还有疑问,
血液病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