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为什么能预防中风

中风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中风后遗症是造成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整个家庭甚至社会。因此,预防中风才是上策。那么,如何预防中风?我哪些人属于容易中风呢?为什么呢?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呢?针灸能预防哪些原因导致的中风呢?

一、慢性疾病

1、长期高血压

8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病。因此,患有高血压者比一般人发生中风要高4—5倍。无论是收缩压高还是舒张压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发脑中风。如果长期血压很高,虽然无明显症状,也应坚持降压治疗,控制好血压,千万不可麻痹大意。高血压的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相当一部分高血压与颈椎病有关,而针灸,尤其是激痛点针灸可以预防并治疗颈椎病,因此,一旦有颈椎病就用立即去治疗,以免引起高血压。其次,高血压还与情绪有关。针灸对调整情绪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正是针灸调神的作用。因此,针灸对高血压有全位的预防作用。当然,针灸调整高血压,虽有实时之效,但要维持疗效,则需要较长时期的治疗哟。

2、慢性心脏病

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有心脏瓣膜疾病的人,或者做过心脏手术、安装过人工心脏起搏器者,由于心功能不全,再加上心壁血栓组织脱落,也易导致栓塞而中风。近年来,有大规模的针灸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心经相关穴位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次,许多研究显示,针灸对心律失常的作用也非常肯定。另外,激痛点针灸发展的历史也表明,灭活胸大肌的激痛点等,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说明针灸对慢性心脏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针灸对于预防中风是肯定有帮助的。

3、长期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容易引发高血压,1/3的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人患中风也比正常人高5倍。糖尿病有I型与II型两大类。其中II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更为多见。这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不甚明了,但是,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人体重量40%~50%,是人体最大的糖代谢场所。针刺肌肉可以促进肌肉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达到治疗与预防糖尿病的目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后,许多病人的血糖都能立即下降。因此,针灸可以通过降低血糖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4、高血脂、高血粘

血脂高、血粘度高不仅加重脑动脉硬化,而且由于高粘脂血症患者,由于血流缓慢、流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而诱发中风。靳三针疗法中的脂三针,专门用于降低血脂的。血液粘度高,通常与体内阴虚与血热有关。有关研究发现,刺络放血可以增加血溶量,降低血液粘度。说明针灸可以通过。降低血脂与血液粘稠度来预防中风。

5、习惯性便秘

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当大便燥结,排便困难时,如果过于用力,容易使腹压升高,从而使血压和颅内压同时升高。这样,很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发生脑中风。因此,有不少中风患者是在入厕后发生的。习惯性便秘的原因也非常复杂,针灸对部份习惯性便秘有一定疗效,尤其是配合中药治疗,是可以控制大部份的习惯性便秘的。因此,控制习惯性便秘,可以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概率。

6、长期胆固醇水平异常

以往发现,胆固醇太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阻塞血管,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但是,最新医学研究证实,血液中胆固醇过低,会使脑动脉壁的脆性增加,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引起出血性中风。因此,调节血液胆固醇水平,对于预防中风有重要意义。

7、体内缺微量元素镁

镁在人体内能推迟血小板凝集,有一定抗凝作用。如果缺镁,这种作用就会减弱,易形成脑血栓。镁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蛋白含量,因而能降低血脂,预防脑功能硬化。为防止缺镁,医学家建议成年男子每天摄入镁的量不应少于mg,女子不应少于mg。补充镁的方法,可以从以下食品中获得:绿叶蔬菜、各种谷物、海味食品、特别是大豆、杏仁、含镁量比较多,应多吃些。针灸对方面的作用,仍有待研究。

二、相关疾病

8、脑血管畸形

有些人脑血管有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平时可能没有症状,但极易患脑中风。对于这种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针灸的作用或许有限。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如果颈部肌肉僵硬等,不仅可能会阻碍脑血液的供应,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中风。而且,还可能影响颅内静脉的回流,导致静脉畸形的形成,从而有可能引起中风。针灸可以显著松解肌肉的僵硬,从而减轻对动脉及静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的畅通,从而减少中风的发生。

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患者突然的剧烈头痛、恶心欲吐、视物模糊、四肢麻木、颜面潮红等,常是中风发生前的警报。也是短暂性脑缺血的表现。短暂性脑缺血通常可能是中风的早期表现,其原因与中风差不多。长期进行针灸保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中风的发生。

10、脑动脉硬化

患有脑动脉硬化时,平时常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等脑供血不足症状,易使管腔栓塞而中风,由于血管脆性增加,也易使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出血性中风。脑动脉硬化的产生,与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长期精神紧张等均可能有关。如前所述,针灸对上述因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针灸对脑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不良生活习惯

11、吸烟、酗酒

吸烟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容易引发脑中风,但吸烟对脑血管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停止吸烟2年以上,就可使脑中风的发生率大大下降。所以吸烟的人,应积极戒烟。长期大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的量超过60克,就可能发生脑中风。对有意愿戒烟、戒酒的人来说,针灸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许多研究显示,针灸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作用。

12、长期喜欢咸的食物

动物试验发现,进食大量咸食的白鼠15个星期后全部死亡。病理解剖发现,这些白鼠大脑都有小区域性坏死。分析认为,吃盐大多可造成脑动脉动损伤和狭窄,从而引发脑中风。喜欢吃咸的食物,通常与食欲欠佳可能有关。针灸可以促进消化,改善食欲,因此,有可能帮助那些喜欢吃咸食品的人,慢慢适应正常味道的食物。

13、精神紧张,脾气急躁

由于个性强,好争辩,长期精神紧张,易冲动与发脾气,常使脑血管处于紧张状态,负荷加重。因此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针刺四神针,颞三针等,可以使人的精神立即放松,有的病人可立即进入入睡状态。长期治疗,有明显的调神作用。

14、经常熬夜

长时间睡眠不足,或处于高压环境下,容易导致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无法发挥正常作用,进而引起自律神经失调发生。使心跳加快、心律不整、血压上升等问题不定时出现,甚至进一步影响人体荷尔蒙运作,而上述症状都是增加心脑血管负担的危险因子。许多研究显示,针灸可以调节心率与心律,促进胃肠道蠕动等,这些都是通过植物神经的调节实现的。显然,对于睡眠不足的病人,针灸有多重,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神作用。

四、遗传史

15、中风家族史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故有中风家族史的人比一般的人容易发生中风。针灸对这类遗传性疾病的作用,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五、其它

16、滥用药物

如果高血压病人过量服用降压药,可使血压急剧下降,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某些镇静药,如安定、氯丙嗪等,用量过大也易发生缺血性中风。如果血压偶尔因这种因素下降,针灸有一定升压作用,减少脑供血不足。但是,如果长期滥用药物,根本的方法是立即停止滥用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bl/80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