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驻秦山核电武警分队秋季进新兵,从事文化课培训的青年志愿者要抓紧启动招募了。”日前,秦山核电退休职工朱爱萍来到秦山核电团委办公室,乐呵呵地将“接力棒”递到了团委工作人员手中。
三年多来,从自发招募志愿者到公司团委介入系统征集,为了驻地武警战士的文化辅导,朱大姐默默无闻地苦干了三年。说起背后的故事,朱大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是一份深埋许久的拥军情。
她是武警战士的“编外班主任”
年,25岁的朱爱萍从中核四O四一分厂来到秦山核电工作。此后直到退休,朱爱萍在24小时运转的的核电运行岗位,一干就是30年。
朱爱萍(前排右三)核武警战士们在一起
轮班运转、参差入夜……由于运行岗位的特殊性,朱爱萍习惯了常年倒班,经常昼夜颠倒。令她难忘的是,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时分,每当自己拖着疲惫的身躯下岗,站岗的年轻武警战士总是不分昼夜敬业守护着。每每这时,朱爱萍心中总会升腾起一股温暖。“要为小战士们做点什么”,这样的心愿,也是在此时萌芽初发。
转眼到了年,从职业舞台退休的朱爱萍将全身心投入了志愿服务。在秦山核电离退休管理处的牵头联络下,朱爱萍第一时间前往驻秦山核电武警分队开展走访互动。“小战士们有什么需要?”面对朱爱萍主动抛出的“橄榄枝”,战士们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如果能给战士们来上上文化课就好了。”没想太多,朱爱萍当下接下了任务,“这有啥难,我来动员。”
紧缺的师资从哪来?朱爱萍得到离退休管理处领导的支持后,紧接着与团委取得联系,招募到50余名年轻职工的主动报名。为了补充一些有成熟经验的“老师”加入,朱爱萍主动挖潜自己的“厂区朋友圈”,从核电高素质职工中吸纳了一支“名校老师团”。毕业于的清华大学的王鸡换,四川大学的罗山,浙江大学的谢咏等人,都应邀加入。
3年多来,朱爱萍还主动承担起“编外班主任”的职责,每年,她为战士们精心编排课表,及时调度志愿者上课,并给每个班级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