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相信不少同学都有类似的疑问:老师们一会儿说BNP,一会儿说NT-pro-BNP,两者究竟可以等量对比吗?有时候病人的NT-pro-BNP都上千了,老师却说可以再观察观察,这难道不是严重心衰了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这两个令人头疼的指标吧!
01两者来源利钠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ANP、BNP、CNP、DNP等多种成员。在心室负荷增加时,心肌细胞分泌产生的Pre-pro-BNP在进入血循环后降解产生pro-BNP。pro-BNP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片段BNP和一个无活性的片段NT-pro-BNP。虽然BNP具有生物活性,但是由于NT-pro-BNP的半衰期更长、稳定性更好,临床上检测的指标常为NT-pro-BNP。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02两者对比项目
BNP
NT-pro-BNP
肽链长度:
32肽
76肽
半衰期:
18-20min
90-min
常温下稳定性:
4h
72h
生物活性:
有
无
检测影响因素:
肺部疾病
约20%肺部疾病患者BNP升高
--
肥胖
BMI>30kg/m2,BNP表达降低
BMI>30kg/m2,NT-pro-BNP表达降低
年龄
随年龄增加升高
随年龄增加升高
性别
--
女>男
临床截断值:
排除急性心衰
<pg/ml
<pg/ml
排除慢性心衰
<35pg/ml
<pg/ml
诊断心衰:
>pg/ml
(需根据年龄和肾功能进行分层)
<50岁,>pg/ml
50-75岁,>pg/ml
>75岁,>1pg/ml
GFR<60ml/min,>1pg/ml
清除/代谢途径:
在肺、肾内经内切酶降解或受体清除
主要经肾排泄
03临床应用01两者升高多见于心血管相关疾病:
心肌病变(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等);
心脏瓣膜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房颤、房扑等);
心包疾病(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等);
先天性心脏病等。
02两者升高也可见于非心血管相关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贫血、败血症、烧伤、卒中、肾功能异常和休克等。需结合患者病情,评价指标升高的意义。
通过以上讲解,希望大家在临床中再遇到两指标异常的情况,可以学会全面分析、综合评估,不再做专看数值大小的“小白同学”。#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