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海盐解读盐工背后的劳动秘密

从一滴海水到“百味之王”,福盐传递着“山海相融,味及八方”的福建味道。一代代盐工传承着千年非遗晒制技艺,把波涛翻涌的海水赶进一方盐场,让它们在阳光下凝结成一粒粒晶莹耀眼的晶体——生命之盐。

盐场劳动者身披光芒

顶天立地镌刻生命荣光

“全凭日色曝晒成盐,色与净砂无异”,福盐采用日晒制盐法,纳潮、制卤、结晶、旋盐、扒收、堆坨,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匠心传承。

在万亩盐场上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不妨以一位盐工的视角,去探索海盐是怎样“炼”成的!

纳潮

巨雷般的海潮,跋涉千里,奔涌而来,为人间烟火带来一抹精彩的咸鲜风味。

“晴天纳潮头,雨天纳潮尾”是盐工们代代相传的经验,就像翻涌的海水,流转千年,生生不息。

海洋慷慨地带来美味的海盐,盐工们却始终对它报以敬畏之心。对潮汐规律的研究,盐工们一刻不敢懈怠,始终做到潮起潮落了然于胸。

制卤

潮水在这里搁浅,从第一道蒸发池开始,七步走水,逐丘转卤,掌握气候是盐工们必备的技能。

在纵横交错的盐田里,盐工们用脚步编织经纬,根据风力的强弱,来判断海水的蒸发量。一支透明的卤水表足够让盐工们对卤水浓度做出精准的判断。

当海水的浓度达到24波美度,就可以为结晶池输送新鲜的“血液”,开启了新的“生命通道”。

结晶

海盐是阳光、海水与技艺的“结晶”。理想中的海盐应当是一颗面平、棱直、角顶完整的NaCl立方晶体。

好卤出好盐!经验丰富的盐工们,在卤水质量、工艺操作、结晶管理上,总结出“新、深、长、旋、排、洗、分”—“七”字结晶标准。

新卤、深卤、延长结晶……每一步都需要盐工师傅们的精准拿捏,以收获足量的盐斤。

旋盐

长出好盐是旋盐的最高造诣,旋卤、动卤是结晶的重要环节.

高温天气,蒸发量大,旋盐的次数越多,析出的晶体就会越细腻。

气温越高,风力越强,盐工的脚步越是停不下来,多、勤是对旋盐的严格要求,更是盐工对高品质海盐的孜孜追求。

扒收

盐工师傅们忙碌的身影与日出一起出现在盐场,为的是抢下早晨气温升高前的短暂时光。扒盐需要在低温下进行,盐工师傅们必须赶在早上9点结束或者下午4点开始。

“赶混”是为了用卤水洗去杂质,保证海盐的质量。一把盐耙在一开一合之间,展露着盐工们的娴熟技艺;在一来一往途中,搅动着舌尖上的滋味江湖;在一聚一离之上,书写着劳动者的百味人生。

堆坨

小坨淋卤,淋去了多余水分。海盐在盐埕上堆砌成一座座洁白的雪山,从高空俯瞰,色彩斑斓的盐田,犹如一个规整方正的棋盘,一座座小盐丘像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坨盐会在化验后分等级、分品种归大坨,至此,海盐便有了自己的归属,穿过舌尖,给全身心传递着安全美好的信号,给人以无法割舍的欢愉。

一粒粒海盐蕴含了盐工师傅们的辛勤劳作,凝结了古法晒制的智慧结晶。传承千年的古法晒制海盐技艺,是千百年来,盐业工人们摸索、积累形成的独特技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引福水,造福田,享福艺,品福珍,得福气。福盐心,五福情!独运国企匠心,打造生态臻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wh/83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