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福祉

近年来,海盐县致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实践,实现了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失业保险制度等“七个全省率先”和村级劳务合作社全覆盖等“九个全覆盖”,构建了覆盖城乡、趋于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先后获列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唯一试点、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海盐县“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案例入选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一、以标准体系引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一是建立“一张清单”。在全面梳理各部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发布全省首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确定涵盖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8个方面共个服务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具体服务对象、服务指导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内容。该清单为。

二是建立“一套标准”。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编制涵盖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八大方面共25项重点项目服务标准。如《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残疾儿童少年基本康复服务规范》《农贸市场快速检验室建设规范》等,以标准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保障、文体保障“七有两保障”的目标。

三是建立“一套评价指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编制《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评价指标体系》,明确41项一级指标和60项二级指标,通过百分比方式对人均教育投入、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程度等赋分,测算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建立标准实施督查机制,把标准转化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抓手和工具,完善各级标准运作情况考核机制,通过应用情况检查、“群众满意度”调查、标准化社会效益评估,不断提升标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试点的样本效应。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收入比1.64:1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1.64:1,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城镇登记失业率1.83%,城乡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二、以多元参与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一是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供给机制。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投入,地方财政用于教育、文化、社保、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每年保持19%左右的增长。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的对接融合,目前民生事项已%实现“一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96.79%实现“掌上办”、97.73%实现“跑零次”。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鼓励支持社会机构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目前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的项目达到项。

二是建立完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建立县镇村三级培育体系,目前已核准登记社会组织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家,其中70余家社会组织被列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推荐性目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如,在医疗卫生服务上,先后引进投资医院,投资万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成功引入民营资本投入养老机构1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其中社会化运营达62家。

三是创新优质资源区域共享机制。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注重发挥毗邻沪杭等大都市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接沪融杭”。如,在医疗卫生服务上,与上海、医院建立支援协作关系,医院挂牌浙江大医院、医院医院托管,县内医疗机构与17家沪杭医疗机构开展18项业务协作。又如,海盐医保卡可与省内家、上海市39家医疗实时结算,并可以在全国家医院异地结算住院费用,市民卡可在上海等77个城市公交乘坐使用。

三、以配优资源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同等化提供教育学位,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率、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标准化提升校园条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统一,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7.1%。一体化提升教育质量,建成7个“1+X”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实行县管校聘和城乡交流,学校组团发展,有39%以上义务教育教师参与交流,小学和初中7项指标的校际差异系数控制在0.和0.,远小于国家0.50和0.45的评估标准。获评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首批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

二是推进文化服务均衡化。注重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下延伸,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员”(县文化下派员、村文化专管员)队伍全覆盖,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率先研发和应用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完善公共文化基层流动式服务机制,让基层群众得以享受与县城相同的文化服务。目前,全县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省一级以上标准,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一镇一节”“一村一特”文化品牌。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县,以第一名成绩成功创建第四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连续七年跻身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指数前十强。

三是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化。该医院依托网络传输与各基层卫生院对接组建临床检验、影像诊断等7个医疗资源共享中心;成立2家以医院和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实现城乡医疗资源、设备和人才资源的深度共享,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由年的52.17%提高到67.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房面积、医疗设备均达省级标准,实现了城乡“15分钟卫生服务圈”全覆盖。先后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省卫生强县。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改革位于全省前列。年全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座谈会在海盐召开。

四是推进就业服务同等化。出台就业创业新政,进一步打破城乡就业创业“壁垒”,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城乡无差异、身份无差异的就业创业服务和培训服务,加快完善由2所职业高中、1所电大、9所成校、个村(市区)级教学点组成,覆盖县、区域、镇、村的四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完善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就近就地享受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城镇登记失业率由年的2.92%下降到2.58%,城乡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wh/87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