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鼻子擤鼻涕,这些常见的行为竟也会导致

前言

冬季来临,对于家中有幼儿的家长来说,最怕的莫过于季节性的流感、病毒感染等各种上呼吸道感染,还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由于幼儿自身免疫力弱,加上幼儿园交叉感染,医院常常人满为患。

感冒、鼻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有咳嗽、流鼻涕等,当鼻子里感受到有异物,小朋友就喜欢抠鼻子,且频率十分高。而当鼻涕堵住鼻腔,就需要擤鼻涕来改善呼吸不通畅的情况,常常是用尽喝奶的力气想把鼻涕排出去。抠鼻子、擤鼻涕这些我们常见的行为,竟也会导致听力损失?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听小编慢慢道来。

什么是咽鼓管?

人们都说,五官都是相通的,而鼻子和耳朵的相通就靠咽鼓管这个结构。咽鼓管是人听觉系统中中耳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管状结构,连接着中耳和鼻腔。在平时,这个管道都是关闭的,而在我们咀嚼、打哈欠、大笑等动作时,管道就会打开。

不要小瞧这个小小的管道,它可起着大大的作用。它可以保持我们中耳腔内外压力的平衡,即使忽然进入一个压强较低或者较高的环境,您只要张大嘴巴吞咽口水,通过咽鼓管鼓膜内外的压力就会达到平衡,比如坐飞机上升起飞时、坐火车进入长长的隧道时。同时它还能引流中耳分泌物,通过鼻咽部进行排出等。正常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的咽鼓管还能阻挡嗓音、呼吸、心跳等自体声音进到鼓室,起到防声、消声的作用。

为什么抠鼻子、擤鼻涕

会导致听力损失呢?

频繁抠鼻子,会损伤鼻腔中黏膜,导致鼻黏膜受损。而我们的手上存在着大量的细菌,通过抠鼻子这个动作,细菌进入到鼻腔,受伤的鼻黏膜加上带有大量细菌的手指,感染风险急剧上升,从而导致鼻炎、鼻窦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细菌就会通过咽鼓管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中耳腔中,而咽鼓管内分泌物过多,就会变狭窄甚至堵塞,积聚在中耳的大量细菌就会引发中耳炎。

其实偶尔擤鼻涕是没有关系,但是如果用的力气太大,或者方式不正确,那么就有可能引起听力损失。通常我们擤鼻涕都是捏紧一侧鼻翼,但如果同时捏紧两侧,擤鼻涕时又用力过大,那么鼻涕就会向后挤出,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腔,就有可能诱发中耳炎。

鼻子堵住怎么办?

孩子鼻涕多,鼻塞确实十分难受,白天还好一点,晚上十分影响睡眠,可以尝试以下3个方式。

用生理盐水或者海盐水洗鼻

如果鼻子里有许多鼻涕或者鼻屎堵住,可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海盐水喷雾,对着鼻腔里喷一下,起到清洗和软化的作用。如果鼻涕很多,鼻屎还是有残留,可以使用吸鼻器,或者钝头的小夹子稍微清理下,让孩子的呼吸更顺通一点。

使用加湿器

秋冬季节,本身天气比较干燥,加上暖气空调,空气湿度急剧下降。使用加湿器可以让环境保持在一定的湿度,让孩子的鼻腔保持一个舒适的状态。

使用固定睡姿

鼻涕太多堵住鼻子,而又无法清理时,可以尝试下改变睡姿来缓解,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单侧鼻子堵住的时候。当左边堵住,身体可以朝右侧睡,当右边堵住需要朝左侧睡。

孩子生病都有一个过程,生病也是免疫力增强的一种方式。如果只是单纯的流鼻涕,且时间很短,一般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是长期,且伴随咳嗽、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发展。抠鼻子,大力擤鼻涕这样的坏习惯需要坚决抵制,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听力。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为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能取代专业人员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wh/88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