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头晕眼花还易疲劳可能是贫血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数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种症状。贫血可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哪些情况要考虑贫血?

贫血时可以出现多种临床情况,人体的各系统都会有相应的症状,通过这些症状我们应该想到可能有贫血,尤其是以下多种症状同时存在更要想到贫血。

01

皮肤黏膜苍白

贫血时指甲、手掌皮肤、口唇、睑结膜苍白无血色。

02

容易疲劳

贫血时容易疲劳、倦怠、乏力。

03

头晕、眼花

贫血导致脑供血相对不足,可出现头晕眼花、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发麻等。

04

心慌、气短

活动后心慌、气促最常见。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在休息或活动后可出现心绞痛。严重贫血的人可发生昏厥。

05

食欲不振或舌炎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部分患者有明显舌炎。

06

月经异常和性功能减退

女性患者常有月经不规则、闭经。贫血常由月经过多引起,但偶尔贫血亦可引起月经过多。严重贫血患者多有性欲减退。

07

容易感冒

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较低,容易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

当有上述症状时,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出现血红蛋白低下即考虑有贫血,标准是男性成人Hb<g/L,女性成人(非妊娠)Hb<g/L,孕妇Hb<g/L。确定贫血后再进一步检查,寻找贫血的病因。

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按发病原因,贫血可分为造血不良性、溶血性和失血性3大类,每类中又包括多种具体原因。

01

造血不良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

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病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感染性贫血等。

02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在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以及红细胞外在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03

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如创伤致大量外出血或内脏破裂大出血、宫外孕、胃肠大出血等;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钩虫病、胃癌、消化性溃疡等。

贫血有何危害

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减低,全身组织和器官缺氧,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改变,如贫血性心脏病、不孕症、免疫功能低下等。

内容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慢性病养生指导》

作者:卢传坚、丁邦晗

欢迎扫码下载人卫助手系列APP

END

医疗/创造/大数据分享互联网医疗▼CONTACTUS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yy/56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