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贫基因治疗的国内外江湖格局,寄托全球

本文由医麦客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年6月23日/医麦客eMedClub/--本月初,欧盟委员会(EC)批准全球首个针对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疗法——Zynteglo,这也是欧盟批准的第四个基因疗法。此次获批无疑是基因治疗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地贫—我国南方为高发地区

地贫是全球分布最广、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主要见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东南亚各国。

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地贫高发,其中尤以广西、广东和海南三省(区)为甚,其他还有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湖南、四川、重庆、香港、台湾等省(区、市)。我国北方则主要见于古“丝绸之路”的陕西、甘肃、新疆一些地区,推测与东西方人群交流有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人口流动频繁,湖北、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等省(市)也出现少量病例。

▲图片来源:铱科基因

β-地中海贫血症是由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β-珠蛋白(β-globin)基因决定簇发生遗传性点突变或缺失,β-珠蛋白合成完全或部分受抑制,导致α/β链比例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据统计,每年约有6万名婴儿出生时患有严重的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全球有超过20万名患者。

治疗现状

目前,地贫的常规治疗是规律输血和充分除铁治疗。许多TDT患者由于潜在的疾病和铁超负荷而经历严重的并发症和器官损伤。另外,传统的终身输血排铁治疗一生约需花费万元,是绝大多数家庭不可承受的沉重负担。

▲图片来源:MedicalNewsToday

应用化学药物可增加γ基因表达或减少α基因表达,以改善β-地贫的症状,已用于临床的药物有羟基脲、5-氮杂胞苷、阿糖胞苷、马利兰、异烟肼等,目前正在探索之中。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这是目前被时间证明能根治地贫的方法。然而,由于HLA全相合供者缺乏和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等并发症,限制了allo-HSCT治疗地中海贫血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基因疗法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希望,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捐赠,不需要异体移植,而且一次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治愈”,有望取代目前并不完美的治疗方案。

国内重视

作为地贫高发地区,在年广西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实施严重类型地贫患儿零出生计划,出台地中海贫血防治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有机结合、医疗卫生服务进入社区家庭等各项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本月初(6月6日),全国“地贫”患者救治情况医院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在研讨环节,来自海南、广西、医院的血液科专家围绕“如何利用海南博鳌医疗服务高端平台(医院)做好海南‘地贫’患者救治以及其他相关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基因治疗策略

目前,针对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策略主要分为两种,基于慢病毒整合的方式和基于基因编辑的方式,具体策略为:递送功能性β-血红蛋白基因拷贝或基因编辑组分至患者的HSC,从此替病变的β-血红蛋白基因完成工作。

▲基因组编辑和基因治疗:纠正遗传性血液疾病的新机会(图片来源:ASH)

基于慢病毒整合的方式进展最快,并且临床数据积极,针对该疾病的首款基因疗法已于近日获批。然而,人们对基于慢病毒整合的方法也存在担忧。慢病毒整合转基因到宿主基因组的能力使产物稳定和长期的表达,但和γ-逆转录病毒一样,仍存在潜在插入突变的安全性问题。此外,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病毒,意味着潜在巨额的花费。

对比基于慢病毒整合的方式,仍处于早期阶段的第二种方式-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基因疗法-成为了一种可能成本更低、耐久性更佳的治疗手段。

国内进展

1

医院

年11月,据报道,国内第一例采用基因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在医院顺利完成基因修饰的细胞产品回输。

根据ClinicalTrials.gov上的信息,该项研究(NCT)的合作方为赛尔生物全资子公司——铱科基因,首席研究员是有“中国地贫之父”之称的李春富博士。

这是一项单组、开放标签研究,对10名8岁或以上患有β-地中海贫血症的受试者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用慢病毒载体转导的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yy/62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