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因为挑食或者其他的原因,会造成身体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的话就有可能引发贫血。最常见的贫血原因就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贫血的话会有一定的影响。
ertert
缺铁性贫血讲座6月27日上午,我院儿保医生黄慧娟以“缺铁性贫血病”为切入点,从什么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病症成因、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及如何防控等方面向在场爸爸妈妈们进行生动、通俗易懂的讲解,同时在现场播放了“缺铁性贫血知识”宣传片,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贫血对儿童的危害。
认真听讲的爸爸妈妈》》
此次讲座旨在通过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的宣传,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贫血知识,提高防控意识,自觉参与防控和检查。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Hb)低于正常。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新生儿期Hbg/L,1个月-4个月Hb90g/L,4个月-6个月Hbg/L,6个月-6岁Hbg/L,6岁-14岁Hbg/L就有贫血。
贫血的病因1.先天性铁储备不足:在胎儿期最后三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若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或孕母有严重缺性贫血,均可导致出生后铁减少。2.铁摄入不足,这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如食物搭配不合理、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等。偏食容易导致摄入不足。3.生长发育因素:婴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过快,铁的需要量大,不能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亦可造成缺铁。4.铁吸收障碍: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5.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女性患者月经增多、消化道疾患肠道长期小量失血、钩虫、蛲虫感染的隐性失血等。
贫血的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疲乏无力,头晕、眼前发黑,耳鸣、心慌、心悸等。小儿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渐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明显,可出现“匙状甲”。2.其他异常表现:(1)消化系统症状: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2)神经系统症状:儿童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烦躁易怒,抵抗力减低。
贫血的预防1、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富铁且易吸收辅食,如肝、鱼等,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2、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出生后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3、青少年合理膳食搭配,避免及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4、妊娠妇女加强营养,定期孕产期保健。5、女性患者不能盲目减肥、节食;月经过多应看妇科,调理月经。6、老年患者注意营养均衡,纠正偏食素食,体育锻炼,定期医疗保健,早发现疾病,早治疗。
贫血的治疗1、病因治疗:这是治疗的关键。仔细分析病因,对症治疗。
2、食疗:
方法是:
*供给高蛋白饮食,促进铁的吸收和合成血红蛋白;*供给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促进铁吸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在配餐时精心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包括有:动物肝、肾、红色瘦肉、鱼禽动物血、银鱼干、黄鱼干、鱿鱼、海蛰、虾米与虾仁、干果(葡萄干、杏干、干枣)、香菇、木耳、蘑菇、海带豆制品(豆腐皮、豆腐干)及绿叶蔬菜(菠菜、油菜、荠菜、金针菜、韭菜、芹菜、)等。3、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铁剂应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再停药,以补足铁的贮存量。如口服铁剂3周无效者,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误或其它影响疗效的原因。(2)注射铁剂:常在不能口服铁剂的情况下使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