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清贫血与血虚,补血也白费

“血虚”、“贫血”,相信很多人对这两个词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经常会从医生的口中听到,可是大家分得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吗?

有些人在门诊中听到医生说自己血虚,就以为是贫血;还有些人一看到化验单,被诊断为贫血,就会想到买大枣、阿胶来进补,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其实,中医说的“血虚”和西医的贫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今天,就和大家谈谈两者之间的区别。

1

血虚是一个中医的名词,是指血的亏虚与不足,而贫血是西医诊断术语,是指血液红细胞数量贫乏。

从字面上看,两者区别不大。不过,中医对血虚的判断,依据的主要是患者的症状和舌脉表现。

血虚的症状有多种:心血虚的症状多为心悸、怔仲、健忘、不寐、脉涩。肝血虚的症状多为眩晕、眼花、目涩、手足发麻、四肢拘挛、皮肤干燥、月经不调、闭经或月经量少;心脾血虚的明显症状为心悸、食少、乏力,以及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

而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减少至正常值以下。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g/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g/L,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低15%左右,可以判断为贫血。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人体一种病理状态的描述。

贫血和血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病人都可以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乏力等。但是贫血的患者,理论上都存在血虚的问题。而一些没有达到贫血诊断标准的患者,也可能存在血虚的状况。一句话,血虚范围比贫血更大。化验单见到贫血时,往往存在中医血虚的情况。中医说血虚时,未必能诊断为贫血。

2

中医认为血虚证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例如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无力运化食物,则营养不能濡养人体,可以造成血虚;工作过于操劳,熬夜加班,失于调养,损伤气血,也可导致血虚。

而贫血的原因一般有:一是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二是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三是各种病因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疾病消耗导致的贫血等,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虽然说血虚与贫血有相近之处,但是中医治疗上却又有区别。俞老认为血虚证可以用补血养心、养血柔肝、健脾生血等方法治疗,会用到大枣,熟地,阿胶等药材。而贫血患者往往有有乏力倦怠,面色贫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虚等症状,俞老认为这是阳虚、气虚的表现,治疗要以温阳补气为主,如果一味地用熟地,阿胶等腻滞难消化之药,不但无益,还会导致食欲减少、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反而起到愈补血血愈贫的不良后果。

血虚与贫血,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盲目用药,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在专业医生指导合理治疗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态度。

往期回顾止痒特效穴!咳嗽哮喘用天突!化痰三穴

俞老临床常用特效穴组解析!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zj/51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