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60年前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年来
一代又一代壮乡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祖国南疆翻天覆地的巨变
习近平总书记还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欣然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我们学校也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录制了短片
在中央一台播出
大家戳一戳下面的视频观看哦~
风风雨雨60年间
我们可爱的医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广西医学院”到“广西医科大学”
从一个校区到多个校区
医院医院……
下面,就请跟随小编的脚步,
一起看看广西医科大学60年的发展变化吧!
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校名发展变化
建国以后,广西省立医学院改名为“广西医学院”,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广西医学院提前使用“广西医科大学”校名,同年11月21日,学校举行建校58周年校庆暨广西医科大学挂牌仪式。年5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学院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50~60年代学校大门
▲年广西医学院校门
▲广西医科大学挂牌仪式
▲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图为现在广西医科大学学校校门
校园、校貌、校园面积发展变化
年,学院从桂林搬回南宁,在南宁津头村原广西革命大学、贸易干校旧址上建成现在的主校区。现广西医科大学校本部和在建的武鸣校区、玉林校区、国际医药教育中心4个校区,占地面积约亩。
▲年建设的四座科学馆远眺
▲八十年代广西医学院校貌
▲现广西医科大学校本部校貌
▲在建的武鸣新校区
▲玉林新校区
▲拟建国际医药教育中心
院系发展变化
50年代学院只有医学基础部、医疗系两个二级单位,年增设了卫生系和口腔医学专业,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年校本部共设有20个学院(教学部)。下图为部分学院挂牌仪式。
▲年10月国际教育学院挂牌
▲年10月研究生学院成立挂牌仪式
▲年6月人文管理学院成立挂牌仪式
▲年6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成立
▲年1月生命科学院研究院挂牌
教学条件发展变化
年以前学院教学条件极其简陋,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学生临床实习的需求。
年学校有间网络多媒体教室,个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集教学、培训、考核、科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平台,总面积平方米,设备设施余台件。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5万多册,电子图书.48万多册,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95个。校园信息网络功能优良,“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覆盖医院。
▲年1月学校开展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图为微生物老师在看标本)
▲八十年代实验室教学条件
▲现在实验室教学条件
▲八十年代临床教学条件
▲图为现临床教学条件,学生在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操作虚拟仿真人。
▲年8月第一间多媒体教室设立
▲八十年代广西医学院图书馆
▲现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
二、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建校以来,学校师资队伍年龄及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年轻化,教师的学历结构不断提高。
年有专任教师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3人。年有专任教师人,其中,教授及相应正高级职称人,副教授及相应副高级职称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率为83%,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医院临床教师人。
▲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儿科学获博士授予权,是广西高校第一个博士授予点。图为梁徐教授(左2)和龙桂芳教授(右2)等在一起研究工作
▲年5月广西高校首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广西医科大学设站,图为原国家人事部副部长舒惠国(中左1)、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富林(中左2)、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吴恒(中左3)等领导出席设站庆典。
▲年8月,学校获首批人才小高地授匾。图为年2月,学校举行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揭牌庆典仪式。
▲图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建有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年)、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年)
▲年我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师团队喜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三、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学校从建校之初就致力于教学改革。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学院的教学改革又重新走上正轨。从77级起,停止了开门办学形式,医学教学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进行。
截至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近五年,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教材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承担省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
▲年,“组织胚胎与胚胎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组织学与胚胎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览表
四、科学研究勇攀高峰
学校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创新,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如在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区域高发肿瘤防治、肝脏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优势,重点解决肝癌、鼻咽癌、地中海贫血等地方重大疾病防治的重大科学问题。
“十二五”以来,截至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项目数和资助额均居广西高校前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Genet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共82项。
▲梁徐教授(中)首次发现我国的异常红蛋白E
▲年,彭民浩教授成功实施了肝移植技术(资料显示:该手术为亚洲第一例同一病人肝肾联合移植手术)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我校共建“地中海贫血联合实验室”,卫生部原部长陈竺(左八)和自治区原主席马飚(右八)为实验室揭牌
▲年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我校牵头的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五、国际交流合作活跃
年开始招收外国本科留学生,是全国8所最早接受国外留学生的医学院校之一,年招收留学生人。我校先后与美、日、俄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和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开展项目合作与学生交流。
年获批永久承办“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年获卫生部批成立“卫生部人才中心东盟卫生人才培训基地”;正在筹建“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项目”。
▲级越南华侨学生合影
▲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批有资格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
▲自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
▲学校现有在校国际学生人
▲截至目前共培养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余名留学生,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所占比例为48%,“一带一路”沿线生源国达20余个
六、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广西医科大学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八所院校之一。学校年恢复招收外国留学生,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儿科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近十年,毕业生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年学生在杏湖上划船
▲年儿科学获批成为广西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年我校获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年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医学院校入选教育部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年广西医科大学参赛队荣获第二届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护理技能大赛特等奖
▲年,我校的“珍稀濒危中药材种苗繁育及产业化扶贫团队”斩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是广西唯一一所获得本次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的高校;同时我校也获得了大赛的“先进集体奖”
七、医院量质齐飞
医院从建校之初仅有广西医学院医院一所,发展到年拥有个实践教学基地,6所直属医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11所非直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引领壮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年6月附院住院大楼开幕典礼
▲第一医院
▲第二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我们回顾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医大
祝福广西!
为建设壮美广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