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上映5天
电影票房突破11亿
燃爆整个网络
被称为国产电影的又一神作
获得了国漫史无前例的超高评价的小哪吒
美妈妈们去看了吗?
1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出生就注定了他不是一个普通人。怀胎三年产下的肉球,刚一出生,就闹的人仰马翻(当然,还因为他是个很丑的娃),这一切不寻常的预兆,让街坊邻里都认定,哪吒是个不祥之物,会带来灾难。
出门疯狂恶作剧,街坊邻里避之不及,和父母师长说话爱搭不理,玩具餐具满屋都是,不开心还3天不吃饭。
这样的娃,放在现实生活中,用很多亲戚朋友的话说,就是个渣渣,无可救药……
2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渣娃娃”。即使刚出生的他们幼小、可怜又无助,但是身边的环境将娃娃一步步逼向“魔童”,最终“遁入魔道”,闯下大祸。
哪吒曾经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大家都觉得他是妖怪,于是羞辱他。哪吒听到别人骂他妖怪的那一刻,他真的是绝望又愤怒的。原本只是想恶作剧的他,听见被叫“妖怪”两个字时,就有了明显的攻击行为。
其实,可怕的不是哪吒,是被人们心中的偏见妖魔化了的孩子,一直孤独的成长,一直背负着误解和世人的厌恶。
有部分幸运孩子,正如哪吒,遇到了恩师太乙真人,遇到了教育他的爸爸妈妈。从出生到得道,仅3年的教育,让生性顽劣的“魔丸”从此位列仙班。
不幸的是,部分孩子真的成了“魔童”。
大家孩童时代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
“你看看张姨家的孩子多优秀。”
“刘姨的儿子哪像你?”
当年被这样说教的您,心情如何?
关心宝宝成长轨迹的爸爸妈妈,确实是好的爸爸妈妈。但也不得不指出,这种打击式口头禅是错误的。
大部分孩子,就像是手上没有枪,也没上过战场的士兵。爸爸妈妈再怎么强调战争的重要性,再怎么侮辱宝宝淘气、不听话,却没有好好的教育、引导和武装他,被逼出战的孩子成了炮灰,成了亲戚朋友口中的问题宝宝。
然而,这些孩子其实和哪吒一样,有自尊。他们不想被称作“妖怪”,他们心理上也渴望被认可,也想通过学习变强大。
孩子的成长中,也需要父母适当的善意的谎言,这有益于激发孩子的信心,调动孩子的情绪与积极性。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越挫越勇,不必需要太清楚的让孩子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善意的谎言只不过是换了种方式激励孩子前进。
试想一下,李靖夫妇没有鼓励哪吒,没有给哪吒信心,告诉他:你确实与旁人不同,你拥有超能力,你是个“天才”;而是责备哪吒:我早知道你就是个“魔丸”,我们就不该留下你,我们是造了什么孽啊......
如果是这样,后面会发什么?
或许,后面就是天灾降临,哪吒血洗陈塘镇,然后同97版的哪吒一样,自刎身亡。
事情过去之后,有问题的哪吒,真的有了问题。有问题的孩子,也真的有了问题。
在“激将法”的促使下,成了“仙”的孩子们的父母很得意,认为自己的方法奏效了;成了“魔”的孩子们的家长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我早看出TA是个“没用的”孩子。
3
孩子不是父母愿望的继承者敖丙的父王说:我们龙族的命运就靠你了。我给了你这么多,给了你灵珠,给了你万龙甲,你的命,不只是你自己的。其实中国家长有一个通病:他们希望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为孩子的前途打算,他们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带给孩子更实际的利益,他们觉得这就是最伟大的爱。
你是否也经常听到:
“孩子,你是我们全家的希望”?
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有自己的心理,有自己想要的,他们不是父母愿望的继承者。爸爸妈妈必须知道一个道理:
孩子情绪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切的梦想以及未来都是空中楼阁。家庭中温暖相互陪伴的温馨气氛,是所有一切教育方法能够影响孩子的前提。
刨除魔丸降世的天命,哪吒只是一个力大无穷、爱玩爱闹、调皮的2岁孩子,他渴望得到周边人的认可,他希望有朋友,他的父母为了让街坊邻里接受他而四处奔走、忙于工作,无暇陪伴,让他成为了“留守儿童”。
其实哪吒想要的,仅仅是爸爸妈妈陪他玩。虽然哪吒嘴上没有说,但看小哪吒听到妈妈要和他踢毽子时,笑的有多灿烂。哪吒的妈妈也说“好久没看到吒儿这么开心了”。
4
如何让哪吒“位列仙班”?李靖夫妇虽然爱着哪吒,但是他们犯了一个很多人犯的早期教育错误——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
李靖想要帮助孩子走向正道,拜托太乙真人在江河社稷图里教哪吒法术,让儿子降妖除魔,从而获得大众的认可。
可是哪吒几次都做不好,李靖就决定把他永远锁在画里,避免他“犯错误”。
哪吒唱着,“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可是,他真的逍遥又自在吗?他的暴戾也好,玩世不恭也罢,不过都是孩子想要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