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WHO)使用血红蛋白阈值来界定贫血:
6个月~5岁g/L
6岁~12岁g/L
13岁~15岁g/L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2岁以内婴幼儿贫血率达到31.1%。也就是说,6~24月龄的孩子,每3个就有1个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体积减小、单位体积红细胞内含有的血红蛋白量减少)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等,对于6个月~2岁的孩子来说,出现缺铁性贫血可能性最大。
缺铁性贫血的产生主要有两大原因:
1、先天储备不足——孩子刚出生时,体内铁的储备取决于胎儿期。如果妈妈孕期铁摄入量不够,会导致胎儿体内铁的储备不足,出生后容易出现贫血。
2、后天摄入不足——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很大,如果辅食添加不对,食物中含铁量不足,或孩子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弱,都可能造成铁摄入不足。
缺铁性贫血的早期,孩子可能出现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嗜睡、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或皮肤苍白等表现,医院做好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当血红蛋白降至80g/L以下时,可见皮肤黏膜苍白,以口腔黏膜、眼结膜、甲床明显,时间久了可出现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当血红蛋白降至50g/L以下时,可出现器官功能衰竭。
那么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日常饮食中摄入足量含铁的食物(猪肝、蛋黄、海带、黑木耳、鱼、鸡、牛肉、紫菜、菠菜、芝麻、豆类)
2、日常生活中,顾护好孩子的脾胃,过度喂养和辅食添加不当最容易损伤孩子脾胃,影响后天营养的摄入。有的家长一听到孩子缺铁,就想给孩子口服铁剂,但是如果脾胃吸收差则作用不大。
缺铁性贫血预后良好,一般皆可痊愈,若能改善饮食,去除病因,极少复发。轻症患儿仅改善饮食、改善脾胃吸收功能即可治愈;如果程度为中、重度以上,重点要排查病因,可能合并有胃炎、溃疡、寄生虫等疾病,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补充铁剂。
贫血属于中医“血虚”的范畴,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吸收精微物质,脾胃好则气血化源充足,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孩子贫血。治则当以健脾益气、补虚生血。
笔者曾通过推拿治疗过缺铁性贫血,10个月大的男宝,治疗前血红蛋白88g/L,食补无效,哭闹不肯口服铁剂,经人介绍来推拿。一周3次,推拿2周后唇色变红润,4周后因感冒去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升至g/L,治疗期间饮食同前,未口服铁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