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L35A突变致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Diamond–BlackfananemiaRPL35A:acasereport
背景: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anemia,DBA)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全的罕见疾病,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1:,。该病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核糖体相关基因突变有关。患者除红细胞生成障碍之外,还可伴随先天畸形、生长迟缓和肿瘤易感。目前其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红细胞输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疗法等。
病例介绍:
患儿,女,6周,严重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伴随尿路感染、心力衰竭,由于医疗资源缺乏导致诊断延误。后经基因学检测确诊为DBA,突变类型为杂合性RPL35A基因缺失。
诊疗过程及实验室检查:
患儿,南非籍,无家族史,产前检查提示母体PAPP-A水平低,其余均正常。足月剖腹产,出生时体重g,一切正常,3天出院。6周时因严重贫血所致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其他系统查体无异常。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Hb)含量3.1gm/dL(10-18gm/dL),红细胞压积9%(31-55%),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0.0,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5.1×/L(20-60×10?/L),中性粒细胞水平0.32×10?/L(1-9×10?/L)。输注辐照悬浮红细胞后Hb升至10gm/dL,6天后出院。接下来三个月中因贫血三次入院输血治疗,并因持续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行骨髓活检(见图1),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为杂合性RPL35A基因缺失型DBA。
对于本病例,每3-5周行一次辐照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阈值定为Hb8gm/dL,加用铁螯合剂预防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并计划于1岁时加用类固醇治疗。自患儿6个月时进行随访,除运动发育增长(体重和身高)延迟外,其他生长发育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DBA疾病的早期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标准,关于其输血小结:
1.DBA是一种罕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与TEC、感染和其他遗传性骨髓抑制性疾病导致的红细胞减少相鉴别。其诊断对于婴幼儿尤其重要。
2.RPL35A是编码核糖体60S大亚基的基因,其突变约占DBA的3.3%,并可能联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目前,已报道有19个核糖体基因和3个非核糖体基因突变与DBA相关。
3.DBA暂时无法根治,纠正贫血的主要方法包括红细胞输注、类固醇治疗和干细胞移植。利用病毒载体和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的新型基因疗法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医院输血科”
参考文献
NOELCB.Diamond-BlackfananemiaRPL35A:acasereport[J].Journalofmedicalcasereports,,13(1):
翻译整理:苑晓舟
审核:李小飞
排版:龙霏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