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商人,在年以元积蓄下海,凭借一次性输液器和电缆生意起家,上世纪90年代初又进军北京房地产业,以信仰去建构凝固的艺术。
他更是一位热衷公益事业的慈善家,从年起以捐赠善款、提出政协提案等方式参与扶贫及慈善事业,支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赈灾救灾等工作。他说:“不是能赚钱的就叫企业家,他要能承担社会责任,这才能称得上企业家。”
他就是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两届民建中央常委、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林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晓林。
经过三十年的辛勤耕耘,如今的林达集团已经成为一家大型企业,总部位于北京,下辖近20家企业,涉及房地产、环保科技、文化旅游、风险投资、马赛克艺术推广等多个领域。林达集团在北京相继开发了林达大厦、远洋新干线、林达海渔广场、牡丹园公寓、幸福公寓、紫玉饭店等七个房地产项目,投资已超过亿元。
李晓林曾长期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先生的秘书长,如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先生的秘书长。
年,在成思危副委员长的直接支持和关心下,林达集团作为创始股东之一创办了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李晓林以中国风投副董事长的身份见证了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早期的发展史。
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李晓林。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接见李晓林。
李克强总理接见李晓林。
三十年创业故事“54张牌是不能选择的,但怎么打是我的事;这就如同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出路可以选择。”李晓林说道。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晓林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是大家闺秀。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段意味深长的创业故事。
“晓林发达”年4月至年2月,李晓林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6团任司务长。之后的十年里,他一直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方兴未艾。当大多数人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随遇而安时,李晓林选择了告别央行下海,他以元积蓄起家做起了贸易。
“当时我算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的,但我不算最早的,还有比我早两三年的,他们做得非常成功。而且当时产品紧缺,企业发展还是相对容易的,做什么都可以赚到钱。我本人也是受到了这个大潮的影响。”李晓林回忆道,“以我的性格来说,本来就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不愿意承上启下,天天做一些琐碎的事,觉得没有意思。我身边亲朋好友下海经商做得非常成功,我觉得我的智商比他们不差,所以就下海创办了自己的林达公司,我觉得我能把企业做得更成功。”
“为什么叫林达?大家祝福‘李晓林发达’,所以就叫林达了。”李晓林笑着说。
出于银行的工作经历,下海后的李晓林主要还是想做投资。但公司毕竟刚成立,首先必须解决“第一桶金”的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适合转向投资行业。因此,林达公司在成立之初的三年里主业是做贸易,经营的产品包括电缆、空调、彩电、一次性输液器等。
这其间,还有一个令李晓林难忘的故事。
起初,公司挣不到钱,为此着急上火的李晓林因为发医院。当护士给他输液时,他发现一次性输液器很贵,而且不能报销。但护士告诉他:“一次性的安全,供不应求呢。”这句话点醒了他,他随即反问道:“要是我能供货,你们要吗?”
“要,有多少要多少!”护士的回答触动了李晓林天生的商业神经。“当时,这种一次性输液器全国只有两条生产线,上海一条,河北邢台一条。”李晓林打听好消息之后,拎起包买张火车票就去了邢台。
没想到,找到那家输液器生产厂后,人家告诉他:对不起,货已经全部订完了,没有了。“我当时挺难过的,如果能够弄到这个输液器,我的公司不就能赚钱了嘛。我再一问出厂价,才五毛钱一支,到医院能卖好几块一支,利润率非常高。”
李晓林没有打退堂鼓,他和工厂销售科的员工聊起了天。“我看他们科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我问,你们怎么还看黑白电视啊?他说,我们也想看彩电,但是没有啊,买不到。当时彩电也很紧俏,买彩电是要票的。我说我是从北京来的,我从北京给你弄彩电,你卖给我输液器,咱们紧俏换紧俏行不行?”
销售科的人找来了厂长,得到对方的肯定答复后,李晓林回到北京满处找彩电货源。颇费了一番周折后,他把20台彩电拉到邢台,顺利地“交换”回了输液器。几卡车货物拉回北京,医院争先恐后地要货,那时正赶上输液器供应最紧张的半年,李晓林很快成了百万富翁。
李晓林并没有自满,他发现从日本进口的产品,尤其是小家电,很受中国市场欢迎,“所以我就想去日本找找做生意的机会,那时候留学是唯一的渠道。”
20世纪80年代晚期,李晓林留学日本,“我发现日本妇女体质偏寒,她们非常喜欢中国的乌鸡白凤丸。我就买了好多乌鸡白凤丸出口到日本。作为留日的中国学生,我还赚到了日本人的钱。”
不过,这些贸易都只是一个过渡,李晓林从未忘记自己做投资的初心。
地产传奇从日本回国后,李晓林又瞄准了商品房市场,“很多家庭都是老少三代挤在破旧四合院的小房子里,住房太紧张。另一方面,北京要发展,就要把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迁走。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商机。”他贷款收购了当时位于西直门的一个食品厂,在原址上盖了一幢中档公寓。
“我们是第一个买下国有工厂建房的民营企业,我拿到的产权证是号。”李晓林很是自豪当年的投资决策。
年,李晓林投资兴建的三里屯幸福公寓,创造了当年开工即销售完毕的经典。“那里原来是北京补花二厂,地理位置好,工厂开出的条件特别高,一开始算下来基本是没钱可赚的。”但他不肯放弃,仔细研读政策,测算价格,经过几番努力,公寓顺利建成并创下了辉煌的销售业绩。
林达集团在北京投资兴建的林达大厦
短短几年时间,林达集团兼并收购了数家大型国有企业,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煤炭四厂、北京益童食品厂、北京补花二厂、北京地质仪器厂等,在北京投资建设了牡丹园公寓、西直门公寓、幸福公寓、紫玉饭店、林达大厦、远洋新干线和林达海渔广场,在哈尔滨、牡丹江、淮安、南通、天津等地也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总投资达几百亿元。
林达集团在北京房地产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中,被称为“中国首席海洋文化城市综合体”的林达海渔广场是其得意之作。
“6年我买这块地的时候,地形非常不规则,俯瞰像一条鱼。这里还有一条始于辽代的萧太后河,距今有多年历史了。这样有水、有鱼的环境,再加上我一直想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做一个地产项目,所以想把它命名为‘海鱼广场’。后来,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语中得到启示,最终决定把项目定名为海渔广场。”李晓林介绍说。
海渔广场集酒店、写字楼、精装公寓、商业街区、艺术馆、公园等生活方式于一体,为到此的人们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人“身居闹市,却像生活在大海里一般,宽阔、自由、生动、活泼、舒适”,这是李晓林对这个项目的期许。
林达海渔广场
“现在中国有上万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些年行业开始整合,有的退出了,有的多元化发展了,我们属于正在多元化发展的那一批。”李晓林早就看准了旅游文化地产的发展前景并开始着手打造。
年5月,林达集团的哈尔滨外语城项目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
“中国有两亿学生,他们往往是外语读写能力可以,但面对面的交流能力不太行。不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笨,而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李晓林介绍,外语城中将使用九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字,为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提供学习和体验外语的情景环境。
外语城以马赛克文化艺术为主题,以文化教育、旅游观光、影视传媒、商业体验为支柱。“我将西方建筑史上的13种建筑流派全部融入到了外语城的建设中,设立了九个国家分区:英国区、法国区、德国区、意大利区、西班牙区、荷兰区、俄罗斯区、摩洛哥区、亚洲区。这是一座异国生活体验城,里面包括各种设施,市政厅、银行、邮局、酒吧街、购物中心,只要买张门票进入其中,就能实现无需签证、无需长途飞行就体验异国风情的愿望。”
“我打算在全国十个城市建造外国语言场景的‘外语城’,为国人锻炼语言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哈尔滨是第一城。”为什么选择哈尔滨?“因为哈尔滨有55所大学、万大学生。哈尔滨市的人口超过万,而黑龙江全省的人口才多万,旅游人次可达每年万。我们准备在全国复制这种模式,第二站在成都,第三站在武汉。”
李晓林透露,哈尔滨外语城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装修,预计明年开城,这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30%。
李晓林向客人介绍哈尔滨外语城项目情况。
李晓林陪同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考察哈尔滨外语城建设项目。
林达集团在江苏南通投资建设的江南林达外语城总占地亩,总建筑面积约为万平方米。图为江南林达外语城效果图。
年3月,李晓林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
李晓林在第六届中国地产财富年会上就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观点。
二十年慈善公益路“不是能赚钱的就叫企业家,他要能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叫企业家。”在李晓林看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首先体现在企业发展层面,将企业做大做强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责,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机会,按章缴税等等,都是尽到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其次体现在社会发展层面,企业家要“致富思源、义利兼顾”,关心、支持困难群众,参与扶贫及公益慈善事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方面,李晓林多年来一直身体力行。
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最幸福的事。”李晓林说,“良田千顷,日食三餐;卧榻一张,不过七尺。对企业家来说,挣钱是手段,用钱是目的,不能为了赚钱而成了钱的奴隶。”
李晓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从事慈善捐助活动是在年。在那个很多人还在为成为“万元户”而努力的年代,他为修缮京城名刹嵩祝寺捐资多万元。
这里有个颇值得一提的故事。李晓林出生在北京皇城根附近的钱粮胡同,嵩祝寺就位于胡同西口外不远的地方。这座寺院建于年,是旧时皇城内唯一的藏传佛教庙宇,也是藏传佛教三大活佛之一章嘉活佛的主要驻地。
小时候,李晓林的母亲常带他去嵩祝院上香,教育他做人要慈悲慈善。特殊时期,嵩祝寺被迫断绝了香火,当时正上小学的李晓林对母亲说:“妈,您别伤心,等我长大了把庙再修起来,您继续烧香去。”
后来,嵩祝寺里成了电视机厂的厂房。年,经营不善的电视机厂进入拍卖程序,李晓林得知消息后参加了竞拍。经过三轮争夺,价格由最初的万涨到1个亿,李晓林咬着牙买了下来,“我必须争那口气。”
拍得电视机厂后,李晓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万元修缮嵩祝寺建筑,过程中还发现了最初的天花板块,他毫不犹豫直接上报了国家文物局,“我要把这个地方的一檐一瓦都保护起来。”
嵩祝寺修缮完工后,已是中年人的李晓林带着年迈的母亲故地重游,“妈,您看,庙又修起来了。”孩提时代的一句豪言壮语终成现实。
同年,李晓林还捐资50万元,在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了北京市第一所棋类专业学校——北京晓林棋校。
自此,李晓林投身慈善事业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他以捐赠善款、提出政协提案等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及慈善事业,权利支持中国的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赈灾救灾等工作。
3年,了解到中华骨髓库仅有2万例数据资料的现状后,李晓林带领企业家们捐资万元发起成立了中华骨髓博爱基金,帮助中华骨髓库发展成为目前全世界第三大骨髓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库。
5年,李晓林赴贵州毕节市黔西县考察扶贫事业。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后,他捐资20万元创办了林达思源小学。李晓林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当他乘车离开时,孩子们不顾飞扬的尘土,边追着他车子边大声喊“谢谢”。
“我回头看窗外,他们全被裹在汽车扬起的尘土里,隐隐约约能看见已经洗得没了颜色的蓝校服、红领巾。”李晓林坦言,那一刻他不禁红了眼眶,“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很惭愧!”
“每一次慈善活动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愿意为更多的人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李晓林的初衷。
从那以后,李晓林与当地结下了难解的情缘。十几年来,他每年都要去贵州扶贫。“现在很多从贫困地方出来的人都不愿意回去,觉得家乡没有发展机会。这是客观现象,但要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又需要人才,我们现在采取的做法是开展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为当地引入志愿者和好的项目。”
比如,很多贵州的贫困村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李晓林就出资协助当地政府修路,翻新房屋,改造设计,发展旅游产业。“中国真正的短板在农村,有什么办法能让资金流向这些地区,这应该成为国家的战略定位之一。”
截至目前,李晓林在教育、文化、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领域的捐款捐物,累计总价值已达到人民币多万元。他向记者透露,近期还打算拍卖自己的劳斯莱斯轿车,将所得款项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很多人不知道,李晓林是中国大陆第一辆全新豪华版劳斯莱斯轿车的主人。3年,劳斯莱斯厂商找到他,问他是否愿意购买全新豪华版劳斯莱斯。“我当时想,英国皇室成员能坐的车,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能坐,我就要求他们按照英国女王座驾的配置标准为我装配一辆。”他微笑地回忆道,“那时候我还比较年轻,有慷慨激昂的热情,想从各方面为中国人争光。他们回去商量之后告诉我说,我要求的配置没有生产计划。我一看他就是不想给我,我说我还有一个身份,我是全国政协委员,这样是不是可以定制一辆?结果,他们答应专门给我生产一辆,并满足了我的全部配置要求。”
“对我来说,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饮水思源,回报社会,为扶贫和慈善事业奉献自己,是我毕生的追求。”李晓林表示。
作为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晓林在推动基金会及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7年至今,他带领基金会累计募集款物超过14亿元,成功打造了“思源救护”“芭莎慈善”等数十个公益项目,累计帮扶贫困群众超过万人次,先后荣获18个奖项,其中国家政府级最高奖项7个。同时,基金会透明指数连续6年并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1名。8年12月,李晓林获得了由民政部评选的“8年度中华慈善奖”,这是中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
李晓林与受助地区和受助群众回赠基金会的面锦旗。
李晓林在慈善活动现场搬运捐赠物资。
年2月29日,李晓林出席首部《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发布会并发表讲话。
3年12月27日,李晓林成为中国首位全新豪华版劳斯莱斯的车主。
最有成就感的事谈到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创立,李晓林难掩自豪之情,“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5年,李晓林等15位民建会员企业家发出了开展“思源工程”的倡议。经过精心筹备,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于7年3月正式成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担任首任理事长,现任理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
十年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秉承“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理念,围绕贫困地区多个领域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先后启动实施了“思源救护”“思源教育移民计划”“芭莎慈善”“思源助学”“思源沼气”“思源水窖”“思源骨髓”“天使妈妈”和“思源爱的分贝”等扶贫项目。
作为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晓林为基金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精力。“从7年到现在,我们累计帮助了多万人,获得了5个中华慈善奖,这是政府最高奖。8年,我们还获得了由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胡锦涛同志亲自给我颁奖的。”李晓林说道。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是全国性的公募基金,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日常管理。谈及基金会的运营模式,李晓林介绍说:“《慈善法》规定,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基金会年度管理费用支出不能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我们的支出比例比这少得多,3%就够了。起初我们什么都没有,都是化缘化来的。办公用房是民建中央提供的,装修和家具都是企业家捐赠的,还有企业家给我们捐汽车,就这么做起来了。”
“基金会要发展,就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这不是说要基金会自己想办法去用钱生钱,而是要用项目去吸引大家的爱心,鼓励爱心企业捐资。我们给爱心企业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大家一起做事,一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李晓林表示,“基金会总会的团队不到20人,领导了38个基金专项,到现在为止做了15个亿,今年已经收了两个多亿,目前的钱大部分是用于救护车项目。”
年,李晓林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危急重症患者、孕产妇和伤员经常因为当地缺少救护车而耽误救治后,倡导发起了“思源救护”项目,目前已联合社会各方力量累计捐赠救护车5辆,覆盖了个国家级贫困县。
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胜决战开局之年,在当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李晓林一方面呼吁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另一方面呼吁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和关心在贫困人口中占比较大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体,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林十几年来一直在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鼓与呼。他先后提交了《建议加快中华骨髓库建设提案》《关于如何解决白血病手术费用的提案》《关于将公益慈善事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的提案》《关于建设国家级跨部门联合救灾救援指挥平台的提案》《关于将地中海贫血患者救助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提案》等提案,这些提案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政协报》等中央媒体广泛宣传,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发展中华骨髓库、促成白血病治疗纳入基本医保、支持地中海贫血患者救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晓林先生作为优秀的企业家和慈善家,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谊,实业报国,致富思源,为中国慈善事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如此评价道。
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作为全国12家具备救灾职能的公益组织之一全力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8年10月,基金会获得了由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年7月6日,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十周年庆典暨中华思源慈善奖颁奖典礼上,李晓林荣获“中华思源慈善奖爱心个人”荣誉称号。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亲自为李晓林颁奖后合影。
年3月13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在北京举行“思源救护中国行暨芭莎公益慈善基金、BAZAAR明星慈善夜辆救护车发车仪式”,不但再创中国单场救护车捐赠数量最高纪录,还采取“集约化扶贫”方式,集中对部分省所辖国家级贫困县进行救护车全覆盖。图为李晓林医院名单。
年9月,“思源救护”项目荣获民政部评选的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年11月7日,李晓林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赴京东集团总部调研。其间,李晓林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与京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年7月25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与财政部领导就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举行座谈,图为李晓林与财政部部长肖捷在座谈会现场合影。
年3月3日,李晓林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式前接受记者采访。
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先生与李晓林合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