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评S10E02

阅读和下载方法①手机端阅读:开袋即食。②电脑端下载:长按识别下方   据媒体报道,10月1日,菏宝高速交警接到市民李先生的举报,称其要举报在高速公路上占用应急车道的车辆,并随后给交警受理举报的邮箱发来张照片,涉及36辆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汽车。   针对违法行为,拿出手机记录证据,事后又能及时整理出来发给警方,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义举,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见义勇拍”。   占用应急车道,是高速公路常见的违法乱象。几乎每逢大小长假、通行高峰,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问题都会浮出水面。此举的危害不容小觑。要知道,应急车道之所以被称为“生命通道”,究其原因,这是关键时刻用来救急救命的绿色通道。   尽管应急车道如此重要,可是占据应急车道现象还是常见而多发。这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司机安全意识、法规观念淡薄;另一方面则是侥幸心理作祟,喜欢走捷径,总觉得自己偶尔走一次应急车道,不会那么巧就被交警抓住,或是刚好遇到交通事故而耽误大事、造成什么严重危害。殊不知,很多意外后果就是因为侥幸麻痹和自以为是而导致的。   因此对于违法占用应急车道问题,还是应当持续不断地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广大驾驶员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风险与危害,自觉避开应急车道,哪怕是遇到国庆高速拥堵这种状况,也绝不轻易越过“雷池”一步。同时还应加大治理监管力度和执法处罚力度,通过警车巡逻、摄像头抓拍和无人机巡查监控等多种手段加强警告和打击。   除此之外,有关方面也应积极鼓励人们进行举报。在监管不能及时到达和覆盖的时段地方,就让群众“雪亮的眼睛”来补上缺口。   像李先生路见违法行为则拍之,就体现了可贵的公民参与意识。如果人人都能像他这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又不嫌麻烦积极举报,那些不守规矩的司机还敢擅闯应急车道吗?这其实和当前很多地方都在推行的交通违法“随手拍”是一个道理。交警不可能无处不在、随时出现,但民众的力量却可以作为补充,交通违法乱象治理也完全可以走“群众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民众要举报身边交通违法,也要及时固定证据,特别是能够证明当事者确有违法行为的“铁证”,还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能违法违规。   简而言之,用“见义勇拍”约束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问题,这个可以有。

“随手拍违章”,真是多管闲事吗?

来源:红网作者:贾寅鑫编辑:张瑜-10-:50:月1日,河南一位返乡的李先生看到有车辆占用应急车道,选择拍照张并向当地警方举报。无独有偶,10月4日,强女士和家人从遂宁返回成都,因高速发生交通事故,道路拥堵。坐在副驾驶的她,短短两个小时拍下了约辆侵占应急车道的违法车辆。(10月7日《中国青年报》)中秋国庆双节出游、返乡,本意是为放松身心、调整生活节奏。然而糟心事却一再发生,明明是应急车道,却被几十上百辆车“侵占”,导致整个高速公路路面秩序混乱不堪。面对此情此景,李先生和强女士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仅是吐吐槽,最后憋在心里,而是选择拍照记录,最后发给了公安部门。公安部门也高度配合、火速处理,给出了相应的违章和罚款。而针对“随手拍违章”的做法越来越多的这一现象,网友也展开热议。部分网友认为“这是管闲事”,应当先管好自己。而绝大多数网友则坚定地回应:必须鼓励。“随手拍违章”是一种举报监督行为。它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消防车、救护车中途被堵在半路上,导致火场无人救火、危重病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急车道被无关车辆占用。上文所提到的李先生也在采访中回应称:“不要说别人(拍照)缺德干什么的,说这种话的人我就不乐意了......这样做不但对自己不负责,对别人的生命也不负责!”正如他所言,“随手拍违章”绝非多管闲事,反而恰恰是在为生命留出一条绿色通道。换个角度思考,你我在生命垂危之时,最需要的都是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而非夹塞、混乱、面目全非的应急车道。长久以来,国人经常被刻上“不讲文明”“不守规则”的标签,“中国式”过马路、插队屡被诟病。这些现象背后大多是侥幸、“图方便”的心理在作祟,同时也折射出国人对于规则意识的漠视。“随手拍违章”,实际上起着维持社会秩序,增强人们规则意识的作用。它足以让人们认识到侥幸心理不可取,切不可为贪图一时便利,罔顾社会秩序,破坏既定的社会规则,而给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大麻烦。《流浪地球》中有一句话:“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当“蝴蝶效应”发生,一切便已追悔莫及。因此,不要再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这一切,和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今年8月5日,北京交管部门就已上线“随手拍”功能,市民群众可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反映交通管理问题。与此同时,今年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明确了公民举报控告的证据,公安部门必须接收并按规定处理。从目前这些法律规定来看,不必担心公安部门是否会接受举报。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享有充分的权利进行拍摄举报,从而对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随手拍违章”绝不是多管闲事,而是在为生命护航,更是为规则意识的养成而铺路。

应急车道被占用,板子别只打向违法司机

来源:红网作者:杨树明编辑:张瑜-10-:55:月1日,市民李先生向菏宝高速交警大队提供张照片,以举报占用高速应急车道的车辆。无独有偶,10月4日,一市民在成安高速上用短短两小时拍下辆侵占应急车道的违法车辆。交警部门已对举报照片进行审核并惩处相关车辆。(10月7日中国青年网)此事赢得了网友好评,不少人认为,这种见义勇“拍”之举“干得漂亮”,占用应急车道的违法车辆受到处罚天经地义。不过,围观此事,还应当注意到的是,众多车辆占用应急车道,也反映了交管部门防范监督的缺位,还反映了违法代价过于低廉的制度不足。司机非法占用应急车道,多是出于“这段路没有交警和电子摄像头”的侥幸心理,于是便试图脱离正常车道的堵车大军而进入应急车道,却不料“一入宫门深似海”,应急车道也早已“车满为患”“水泄不通”。这些违法车辆,无疑成为了他人生命道上的“血栓”,而交警这剂“溶栓剂”却又迟迟未到,酿下的苦果只能他人来尝。诚然,应急车道被堵,交警出警速度受到了很大牵制,难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状况。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未雨绸缪的防范监督举措所致。一旦没有人见义勇“拍”,占据他人“生命道”的车辆,岂不就成为了交通安全法规下的漏网之鱼?一旦闯下大祸,交管部门势必难辞其咎。其实,交管部门完全可以向科技要警力,比如借助无人机等方式进行取证和警示。河南省就曾借助无人机在两小时内查处余辆占用应急车道的车辆,效果十分显著。违法成本太低,也是一些司机占用应急车道的原因之一。在德国,司机占用紧急车道的现象一度也很严重,但在采用对占用紧急车道的司机处以最高欧元以及一个月禁止驾驶的重罚举措后,交通行车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相比而言,国内对违法司机的处罚力度过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违法成本的低廉,难以引起司机的高度自觉。因此,不妨加大处罚力度,用对待酒驾的态度对待占用应急车道的行为,用重罚使得司机的违法行为得以收敛。总之,占用应急车道,违法的车主当然有错,但是,批评的板子,也该敲一敲交管部门,制度层面的改良更当及时跟进。

04

真假低消

“十元管饱店”或成景区消费的鲶鱼效应

来源:红网作者:严奇编辑:化定兴-10-:14:19在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中,河南偃师马蹄泉景区一家“10元管饱”的饭店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有游客称,在这家饭店内,花10元钱就可以吃饱,不够还可以添,老板也表示饭钱一定是比外面的便宜。(10月3日《北京青年报》)试问,出门旅行最坑的是什么?想必游客们都会众口一词地说,最坑的是景区饮食。在不少游客的眼中,景区外吃饭是一个价,景区内吃饭又是另一个价。如何在景区当中找到可口、管饱又实惠的饮食,一直是困扰不少游客的难题。而经营一家景区“10元管饱”店,靠的是良心,也算是景区发展的新思维。都知道,游客吃饱饭才能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吃”是影响景区游玩整体体验的关键环节。而在景区观光的过程中,总能看到零食比美食可口,小吃比正餐流行。原因在于,一些景区当中“价格偏高、味道不佳”已成了游客游玩的共识。的确,与其“花钱挨宰”,不如“挨饿快走”。部分旅游景区,为了增长营收,不思在提升旅游品质上下功夫,却想在提高收费价格上搞名堂。景区租金水涨船高,以至于饭店老板不得不抬高售价,并压低成本,如此怎能提供良好的饮食服务呢?当前是体验经济时代,吃的体验不佳,整体体验就不高,游客也自然不愿意为其他项目消费。提供价格实惠的美食体验无疑是景区的加分项。有了“十元管饱”店,景区餐饮服务便有了低价消费的门槛,竞争氛围反而会更强。为了避免被淘汰,其他景区餐饮店便会自我优化,提升服务体验。餐饮店在特色饮食上的钻研、创新更多,景区饮食服务就能走出同质化的困境。“十元管饱”店起到的就是鲶鱼效应的助推作用。饭店“十元管饱”的基础是低廉的租金门槛。景区为饭店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饭店自然有余力在提高美食体验上下功夫。饭菜更好吃、量更足、服务更贴心,当形成品牌,推出“网红”之后,游客自然就愿意停下来多吃东西、多走动。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长了,景区能拓展消费项目也就多了。每每假期黄金周,“旅行避坑攻略”总是受到游客们的   据媒体报道,“十一”长假期间,河南偃师马蹄泉景区一家“10元管饱”的饭店,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在这家饭店内,花10元钱就可以吃饱,不够还可以添。该饭馆负责人称,店内的凉皮、热干面和蛋炒饭等在6-10元不等,而且饭量很大,10元钱都能吃饱。   在景区吃饭“10元管饱”,对很多游客来说,的确是件稀奇事。要知道,在不少游客心目中,景区餐食意味着两点:价格贵,还难吃。有游客就表示,“很少在景点去买吃的,除非自己带的食物吃完了,或者碰到很有特色的东西”,还有的表示,“景区定价这么高,有点瓮中捉鳖的意思”。   景区餐食看似小事,实则不然。景区要吸引和留住游客,不能仅靠山水景色,或者特色的游乐项目,更重要的是在相关服务价格上更亲民,这其中就包括“吃”——让游客吃得起、吃得饱、吃得好。偃师马蹄泉景区这家“10元管饱”饭店备受好评,就是因为“便宜得不像景区的”:非但价格亲民,种类还丰富。   实际上,这类景区内的低价饭店也是在提升景区的实力。毕竟,很多游客到景区游玩时,不会像到大酒店里面一样吃那么精细,更多是简单吃一点填饱肚子,而景区饭店迎合游客的口味和需求,推出低价大众口味的饭餐,不仅能够让游客满意,且可以免去游客随身带食物逛景区的不便,更有利于他们开心游玩,而这正是在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这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涉事景区在这方面推出了扶持性政策:对小吃街的商户提供了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对于小吃街商户采用不收租金只收佣金的方法有偿使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更长远的“算法”,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在网上,“10元管饱”的景区饭店广受认可。公众冀望的,倒不是所有景区餐食都得以“10元”为标准,其实只要价位公道,饭菜可口,消费者也乐于埋单。关键是,景区饭店用心做且价位合理——本质上,这样也能减少没有必要的浪费。更何况,用餐服务也是景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往大里说,也是促进旅游业复苏的一部分,有个理由将其做好,没有1个理由将其做不好。

“每桌不低于元”岂能边防浪费边设“低消”?

-10-:30:33新京报陈家沛“制止餐饮浪费”尤其要注重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2桌及以上宴席,按每桌不超过18个菜品,价格不低于元的标准实施。”“自助餐式宴席按不超过18个菜品准备,价格不低于60元/人。”近日,四川通江县一自媒体转发的《通江县餐饮行业制止浪费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这不是在提倡节约,而是在提倡餐饮涨价。   据红星新闻对当地餐饮从业人员的采访,当地一般的酒席价格在元左右,每桌约有22到26个菜品,《公约》中的价格确实偏高。   这个《公约》到底是谁制定的,如今也莫衷一是。通江县餐饮协会称,这是商务局搞的,用的是餐饮协会的牌子(名义);而通江县商务局则表示,这是餐饮协会制定的,在通江县商务局备案。目前,《公约》已经从通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撤下,预计节后再作处理。   从初衷上来说,《公约》可能意在提醒商家提高菜品质量,减少普遍存在的宴席浪费;同时防止打价格战抢客,减少不正当竞争带来的额外浪费。但用设“最低消费”的方式来制止浪费,却可能适得其反。   近段时间以来,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各级各地政府为此都采取了一些举措。比如《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或以包间费等方式变相设置最低消费额。如此既可以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又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舆论的肯定。   当然,也有地方把“好经”给念歪了。通江县的这个《公约》无论是规定每桌价格不低于元,还是自助餐每人不低于60元,价格“限低不限高”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强制高消费。这哪是提倡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分明是在为舌尖上的浪费火上浇油。到头来,菜品质量不见得提高,但宴席的费用肯定是高了。   宴席的菜品和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地方相关部门当然可以倡议适当减少菜品数量,但不宜直接干预市场定价,更不宜设置最低标准。   商家之间为了保证他们觉得应该得到的利润,常常会暗中形成价格联盟,实际就是价格操纵,这本身就是违法的。无论是当地行业协会也好、商务局也罢,应该监督和管理的是这种价格操纵行为,而不是亲自上场去试图操纵价格。《公约》如今已经撤下,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反思下究竟为何引发质疑——这其中不只有具体条文的疏漏,也有管理理念上的偏差。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制止浪费”的倡议,值得肯定,但要注重边界和实效。边界主要是市场和政府的边界,要避免干预正常市场交易;实效主要是初衷和效果的一致,要放到现实中去考量,避免政策落空。无论从哪一点上来说,这种“用最低消费来制止浪费”的政策,都不合适。

05

诺奖快讯

研究黑洞获诺奖:他们发现了宇宙最暗处的秘密

-10-:30:12新京报施郁把最重要的物理学奖项颁给这三位科学家,说明黑洞理论正式得到了诺贝尔奖的承认。   据新京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罗杰·彭罗斯,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泽尔和安德里亚·格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黑洞”。   罗杰·彭罗斯的获奖理由是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雷因哈德·根泽尔和安德里亚·格兹的获奖理由则是发现了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来自英国、德国和美国。其中,安德里亚·格兹因为是第四位女性物理诺奖得主而更受到舆论的   数百年前,物理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学科。诺贝尔在要求设立五大奖项的遗嘱中,物理学是最先被提及的领域。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将奖项颁给这三位科学家,说明黑洞理论正式得到了诺贝尔奖的承认,“这次的诺贝尔奖颁发给宇宙最暗处的秘密”——秘书长宣布他们获奖时给出了一句恰如其分的点评。   诺奖委员会主席DavidHaviland说,今年的诺奖得主在致密天体和超大质量黑洞方面获得了突破,这方面还有很多驱动未来研究的问题——除了内部结构的问题,还有在黑洞附近的引力理论问题。   年12月22日,爱因斯坦写出广义相对论方程后不到一个月,就收到在俄国前线担任炮兵中尉的施瓦西来信,信中有两篇论文,提出了后来人们称作黑洞的时空区域。但是他只考虑各向同性引力场(各向同性的意思是各个方向都是等效的)和球体产生的引力场。   虽然施瓦西在广义相对论刚发表就提出了黑洞,彭罗斯则发现黑洞形成几乎是广义相对论中的必然。   年,彭罗斯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中证明了奇点定理,说明在很宽泛的条件下,只需要物质的能量是非负的,黑洞确实能够形成,它包围了一个奇点(密度和时空曲率无穷大的点,物理定律在奇点失效)。诺奖委员会认为,这个工作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以来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突破。   雷因哈德·根泽尔和安德里亚·格兹各自领导一个天文学小组,从年代开始,用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集中研究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区域人马座(Sgittarius)A*。他们的结果一致表明,在银河系中心存在看不见的天体,质量高达万太阳质量,将附近的星吸引过去。他们的工作是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最强证据。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几个令人惊讶之处。   一是,连续两年再次颁给了天体物理相关的方向,打破了相邻年份不颁给同一个领域的潜规则。二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风格发生了些许变化,开始将获奖机会给到更多的理论学者。彭罗斯获奖是因为证明了一个定理,而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按照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往的传统,原本很难获奖。   另一半奖金所奖励的超大质量黑洞是近年来天文学与天体物理的重要成就,也与EHT的黑洞照片有关(那是位于M87星系中心的黑洞),这是观测方面的成就。这刚好也是EHT下一个观测目标——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可以估计,EHT的黑洞照片也是促成这次诺奖的因素之一。   探索黑洞,研究黑洞,对于人类了解宇宙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正式得到诺奖的承认后,可以预料,这将鼓励人们继续仰望星空,探究宇宙的奥秘,作为宇宙中时空弯曲最极端的区域,黑洞研究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未来将得到更多的诺贝尔奖。

“基因剪刀”获诺贝尔化学奖革新与争议同行

-10-:30:21新京报张田勘尽管基因剪刀CRISPR/Cas9被视为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对它的应用也在探索之中,而且极易产生伦理争论。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女科学家詹妮弗·杜德纳和法国女科学家艾曼纽尔·夏彭蒂耶,以表彰她们发明基因编辑方法CRISPR/Cas9。   CRISPR是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英文术语的首字母缩写,是基因组DNA上的一段特殊的序列,源于细菌及古细菌中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出入侵细菌的病毒,并通过一种特殊的酶破坏入侵的病毒,而Cas9就是一种特殊的酶,也即蛋白。实际上,CRISPR/Cas9就是一种特殊的而且功能强大的基因剪刀。   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二人的创造性工作进行了概括。夏彭蒂耶首先是在对人类造成很大伤害的细菌化脓性链球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分子tracrRNA。通过研究表明,tracrRNA是细菌古老的免疫系统CRISPR/Cas的一部分,该系统通过切割病毒的DNA,从而让病毒不再具有毒性。年夏彭蒂耶发表了她的研究结果。同一年,夏彭蒂耶与具有丰富RNA知识的资深生物化学家杜德纳合作,成功在试管中重建了细菌的遗传剪刀,并简化了剪刀的分子成分,因此更易于使用。   在此之前,研究人员也发现和发明了一些基因剪刀,但都没有CRISPR这么锋利和快速。利用特定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可以有效剪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多种生物的DNA,从而以极高的精度改变生物的基因,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产品或结果。   一方面,如果发现人体内某一癌症的致病基因,就可能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剪掉致癌基因,以预防和治疗癌症。尤其是很多罕见病和遗传病,如苯酮尿症、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都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编码产生的,如果能利用基因剪刀去除致病基因,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治愈这些疾病。   另一方面,人类也可利用这一基因剪刀生产创新作物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例如研发能够抵抗霉菌、害虫和干旱的农作物。年,肯尼亚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科学家雅因达拉·特里帕斯团队就采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使一种大香蕉不再出现条文病毒症状。   尽管基因剪刀CRISPR/Cas9被视为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对它的应用也在探索之中,而且容易产生伦理争论。尤其是对人使用时,可能对健康和生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原因在于,CRISPR/Cas9有脱靶效应,可能会在DNA错误的位置进行剪切,造成意外伤害,或脱离原有的设计目标。如果是治疗疾病,就有可能产生不可预控的严重后果。   进一步看,采用基因剪刀治疗人类的遗传病有的需要从胚胎期进行基因剪切,其中一个微小的基因序列就可能包含许多不同功能的基因,如果脱靶,将对未来的生命和个体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利用基因剪刀在胚胎期治疗地中海贫血和艾滋病等的试验已经叫停。目前,防止脱靶的一系列研究正在推进当中。   CRISPR/Cas9基因剪刀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背后也有华人科学家的贡献,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但他无缘此次诺贝尔奖。有科学家预测,有可能把生理或医学奖授予张锋,因为他在活体细胞中成功应用CRISPR,为临床治疗疾病和基础应用奠定了基础。   这一预测还有待未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基因编辑技术还将在争议声中不断向前推进,对生命密码的“破译”和“改写”仍是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丙肝病毒发现者获诺奖:传染病仍是人类大敌

-10-:30:35新京报张田勘哈维·沃尔特等三位科学家因为“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无形中,对于至今仍深陷新冠病毒泥淖的人类而言,也是莫大的鼓舞。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沃尔特、麦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贡献。   每年诺贝尔奖会“花落谁家”,都能吸引国际舆论聚焦。与往年相比,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受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4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3万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哈维·沃尔特等三位科学家因为“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无形中,对于至今仍深陷新冠肺炎疫情泥淖的人类而言,也是莫大的鼓舞。   这三位科学家中,沃尔特和赖斯都来自美国,两人获得该奖项时所属机构分别为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国立卫生研究院和洛克菲勒大学;而出生于英国的麦克尔·霍顿,获得该奖项时所属机构为加拿大埃德蒙顿艾伯塔大学。   在沃尔特、霍顿和赖斯之前,人们对丙肝了解不深,认为这是一种非甲非乙型肝炎。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乙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由此他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同样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沃尔特也在研究输血患者的肝炎发病率。尽管对新发现乙肝病毒血液检测能减少输血相关肝炎的病例,但沃尔特等人还是发现,大量肝炎病例仍在发生。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也开展了对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但是很明显,沃尔特认为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不是这些不明病例的原因。因此,他认为应当把这类肝炎定义为一种新的、独特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即非甲非乙型肝炎。   随后,在制药公司Chiron工作的霍顿和同事从一只被感染的黑猩猩血液中发现的核酸中收集了一组DNA片段。这些片段大部分来自黑猩猩自身的基因组,研究人员预测,丙肝病毒的一些片段可能来自这种未知的病毒。此后,霍顿等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属于黄病毒家族的RNA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在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这种病毒的抗体,也暗示了这种病毒的存在。   此后,美国的赖斯和其他研究RNA病毒的小组注意到,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末端有一个此前未被识别的区域,他们怀疑该区域可能对病毒复制很重要。赖斯还在分离的病毒样本中观察到遗传变异,并推测其中一些可能会阻碍病毒复制。   当把这种病毒的RNA注射到黑猩猩的肝脏时,观察到了与患有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人类病人相似的病理变化。这些发现最后证明了丙型肝炎病毒单独可以导致不明原因的输血介导型肝炎,即丙肝。   由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可以采用高度敏感的血液检测丙肝病毒,并可能消除输血后发生的丙肝和乙肝等,才为此后研发治疗丙肝的特效药和丙肝疫苗打下了基础,而这也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在全球导致死亡的10大感染性疾病中,有两种是病毒性肝炎,一种是人们熟知的乙肝,另一种就是丙肝。   从科学探索的角度来说,丙肝病毒被发现的过程,也再次证实了科学发现其实就是一个接力过程——正是因为一代代科学家们怀疑、重复证实和前赴后继的努力,科学才会一点一点被推动,而科学的点滴进步,于公众而言,都是莫大的福祉。这也正是科学令人尊崇的根源。   三位科学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本身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今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仅再次证明了他们的贡献之大,也意味着,未来微生物所引发的传染病仍是人类的大敌。为此,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甲、乙、丙肝,重视传染病防治,推动医疗科学的发展,才能大大改善全球公众的健康。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zz/56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