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
出生仅70天的女孩欣欣
确诊为重型地中海贫血
六年来
靠半个月一次的输血维持生命
今年3月,
在中华骨髓库中,
有人和她配型成功了,
并且答应为她捐献骨髓。
但是,医院“移植仓”,
准备迎接二度“新生”时,
供髓者却中途“悔捐”。
到底怎么回事?
欣欣的主治医生介绍,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医院也毫无办法,但为了欣欣的安全,只能先回输她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回到原始状态,等待下一个合适的供体。
“万事俱备”捐献者突然反悔4月1日中午,欣欣的爸爸叶先生花17医院附近买了一份烧味,托人带给骨髓“移植仓”内的女儿欣欣和妻子徐女士。隔着双层玻璃窗,他发现剃了头发的欣欣又变瘦了,有块皮肤像是脱水似的皱起来,这个坚强的男人说:“孩子一路走来受的罪太多了。”
6年前出生确诊重型地中海贫血年1月,出生仅70天医院确诊了重型地中海贫血,这是一种遗传性慢性血液病,必须靠规律性的输血和去铁治疗维持发育,或者找到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提供者,进行同种异基因移植,从而摆脱对于输血的依赖。
叶先生说,家在农村,全家就靠他一个人在外务工,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从确诊那天起,他和妻子就下了决心,“只要医学上有治疗方案,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治下去。”欣欣小时候在老家输血,每半月就要输cc的血,报销后每个月也要负担几百元。但随着输血量的上升,当地的血液也开始紧缺。这几年,与妻子商量后,叶先生决定去深圳工作,欣欣的妈妈在家替人做小工,每次都是由老人医院,这样一晃就是6年。
与此同时,叶先生和妻子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合适的供体,给孩子做骨髓移植,所以早早替女儿在中华骨髓库建档。而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在出生时同样背负了“拯救姐姐”的使命,可惜的是,这两个孩子的骨髓并没有匹配成功,并不能拯救欣欣。
年10月,从中华骨髓库终于传来“配型成功”的好消息,让这个家庭又看到了希望。医院通知他们准备40万元做手术,叶先生和妻子借遍了身边亲友,而且还发起“轻松筹”,还贷了款,终于凑齐了30多万元,医院做押金。此外,他们还承担了供髓者的高分辨配型、体检、采集干细胞等一系列费用,约5万元。
经过一年半的等待,随着骨髓移植的日期终于确定,为今年4月2日。叶先生和妻子丢下了所有工作,带着女儿来到广州,医院“移植仓”。3月23日,欣欣正式开始接受化疗,这是手术之前的必要准备。
叶先生说,欣欣很懂事,在“移植仓”内做化疗从不哭不闹,很配合护士。
3月29日晚上,欣欣的妈妈接到一条短信,被告知情况有变。第二天上午,叶先生和妻子从医生那里获知,“供者悔捐”,建议输回孩子的造血干细胞,继续采取保守治疗。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的结果却是回到原点。
3月31日晚,在“移植仓”内的欣欣也知道了这个消息,瞬间她哭了。她说:“我想要健康……”作为孩子的母亲,真的很明白孩子的意思,“她知道没有合适的骨髓,我们又没钱给她治病,她就想活着。”
业内称供髓者无责,呼吁慎重捐献记者了解到,基于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及现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骨髓捐献志愿者在任何时候可以完全自愿地选择是否捐献骨髓,其身份资料不得被泄露。这也是全世界正规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对组织的通行规定。欣欣本人和家人并不知道原先的供髓者,也并不准确地了解对方中途悔捐的原因。
医院相关负责医生告诉记者,志愿者悔捐的情况,迄今为止在血液科室发生过两次,而患者开始化疗后才悔捐的,欣欣是第一例。“这是全世界的难题,我们毫无办法。”
由于地中海贫血生存率高,医院最终选择以“最安全的方式”对待,让欣欣恢复到进移植仓之前的状态,等待下一个合适的供体。
“”广州救助中心队长、被患者家属称为“地贫之父”的黄明贵也表示,供者在入院之前反悔属于正常现象,他人不应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逼捐”、进行道德绑架。此外,在骨髓捐献者必须签署的《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中,也并没有关于临时反悔的约束性条款,不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黄明贵补充说,人们在伸出援手的之前应当谨慎思考、有足够的定力去帮助他人,否则宁愿不要达成约定。若是中途悔捐,自身虽不承担责任,却是对患者家庭的重大打击。
孩子,加油!
不要放弃!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西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