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那些事

门诊上,常有一些患者因皮肤、巩膜变黄来就诊,或还伴有食欲低下、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经过检查后,医生往往会在他们的病历上写下“黄疸”两个字……看到这两个字,患者常常会问——“黄疸是什么?”“为什么我会出现黄疸?”“我应该怎么办?”……

下面就由小编来与大家聊聊黄疸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黄疸?

需要注意的是:皮肤变黄并不全是黄疸,需要与“假性黄疸”鉴别。

假性黄疸,多为高胡萝卜素血症所致。当我们过量进食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橘子、南瓜、木瓜等,血中胡萝卜素含量会明显增高,因胡萝卜素是一种脂色素,可沉积于皮肤角质层及皮下脂肪内,所以会出现皮肤黄染。但通常此类患者尿液及血液检查正常,无巩膜黄染,因此,“肤黄眼不黄”是其与黄疸的主要鉴别点。

二、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先来了解下胆红素代谢:

人体内有许多器官,各司其职,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如果将人体看做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维持各项机能正常运转的“工厂”,那肝脏就是负责物质再加工的主要“车间”。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便在肝脏这一“车间”进行。

原料:80%—85%为衰老或损伤的红细胞。

初步加工:分拣工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回收衰老或损伤的红细胞,释放其内的珠蛋白和血红素,血红素转化成胆绿素,再转换为游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

运输:游离胆红素为脂溶性,可透过细胞膜,不溶于水。所以,为防止游离胆红素进入其他车间,血液中押运员“白蛋白”将其运送入肝。

接收:肝脏守门员接收,单向运转,层层把关,入口只许进不许出。

车间再加工:游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经酶作用,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排泄: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不透过细胞膜,可经出口运出,随胆汁一起排泄至肠管。

肠肝循环:在肠管菌丛的作用下,大部分结合胆红素逐步被还原成胆素原。小部分胆素原可被重吸收入血,再次被运输到肝,构成肠肝循环,大部分以原形再排入胆道和肠道。小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尿胆原)

知晓了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下,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1.原料过多

血液循环中发生溶血时,红细胞大量破坏,远远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为主)在血液中不断蓄积,浓度升高,从而产生黄疸,此类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常见疾病:主要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车间运转失灵

肝实质细胞病变时,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致使肝细胞数量减少,对胆红素处理能力下降,游离胆红素便在血液循环中蓄积。此外,因肝脏细胞被破坏,其内已经生成的部分结合胆红素还没来得及排出到肠道便释放入血,使血中结合胆红素也增加。最终,总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黄疸,这类黄疸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常见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以及败血症、疟疾、伤寒、结核病等全身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

3.车间出口受阻

车间出口受阻时,肝脏排泄能力下降,结合胆红素未能按照既定计划排入肠道,反而一拥而上,强制性从入口反流入血,使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大量增加,可有部分结合胆红素经尿液排出(尿胆红素)。而肝脏对游离胆红素的接收和再处理能力并无明显影响,所以游离胆红素的血液浓度并无明显变化。这种原因造成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或“胆汁淤积性黄疸”。

常见疾病: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阻塞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①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炎性、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②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黄疸与肝内胆汁淤积。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结石、癌栓、华支睾吸虫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后者可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及肝内小胆管病变,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性等因素。

4.其他

肝细胞某些酶的先天性缺乏也会导致黄疸的产生。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称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常见疾病:Gilbert综合征、Da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

三、出现黄疸时,该怎么办?

在此,小编想要强调:小儿黄疸可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但成人黄疸一般为病理性黄疸,所以,皮肤、巩膜的“黄”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信号,提醒我们应该去看医生了!

一旦发现黄疸,我们不能刻意忽视,讳疾忌医,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对因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图文

赵萌萌

审核

杨荟玉

宋明洋

编辑

史紫堉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1

END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zz/72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