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带宝宝体检的妈妈都知道,大松泉社康儿保科在6/18/30月龄体检时会帮宝宝查血常规,通过检查,我们常常发现宝宝贫血,而且这些宝宝的年龄大都在6个月至1岁之间。
WHAT’SWRONG?
贫血,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问题之一,贫血的宝宝会出现以下症状: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诊断。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造血器官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则肝脾肿大愈明显,但肿大程度罕有超过中等度者,淋巴结肿大程度较轻,质韧。
(3)其他症状和体征由于上皮损害可出现反甲,口腔黏膜及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低下,异食癖,时有消化不良、呕吐或腹泻。呼吸,脉率可代偿性加快,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贫血严重者可有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功能不全。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常为母乳喂养而未添加辅食(尤其乳母长期素食或维生素吸收障碍)者、长期仅进食植物性食物或单纯羊奶喂养者。既往患慢性腹泻,或长期服用甲氨蝶呤、苯巴比妥等药物。
患儿皮肤呈腊黄色,呈虚胖或颜面略浮肿。头发细黄、稀疏。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与贫血程度不完全平行。维生素B12缺乏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反应迟钝,少哭不笑,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甚至退步,严重时可出现神经器质性病变,如肢体不规则震颤、踝阵挛。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但可出现神经精神异常,如烦躁、易怒。患儿常食欲不振、恶心、腹泻、腹胀、舌炎,可伴肝脾肿大。
3.溶血性贫血
苍白、黄疸为突出表现。
(1)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常伴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及腰背痛、血红蛋白尿或胆红素尿。重者可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溶血起病缓,病程长,多有间歇发作。在慢性病程中,常因感染、劳累或情绪紧张等因素诱发“溶血危象”,贫血和黄疸突然加重,伴有发热、寒战、呕吐,脾肿大显著并有疼痛。病程中还可出现“再生障碍危象”,表现为以红系造血受抑为主的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抑制,出现严重贫血、出血和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此危象与微小病毒感染有关,呈自限性过程,持续数天或1~2周缓解。
我们家孩子长得白白胖胖,咋就贫血了?
常见的贫血类型有: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1)体内贮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mg(平均60~70mg/kg)。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延迟结扎脐带,可使新生儿多得35mg铁。
(2)铁摄入量不足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食物过敏、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细胞DNA合成所必须的物质,是重要的造血原料,缺乏这两种物质可引起贫血,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故常见于素食乳母喂养或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小儿。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羊奶中缺乏叶酸,故叶酸缺乏常见于仅以羊奶喂养或严重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者。
3.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增强但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所致的一类贫血,特点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还有一种贫血:地中海贫血
一般来说,如果两名属同一类型的地中海贫血家长结合,便有机会生下重型贫血宝宝。
要想知道自己宝宝是否有极轻型或轻型地中海贫血,需抽血进行肽链检测和基因分析。若证实本身和配偶同属β型极轻型或轻型地贫患者,其儿女将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完全正常、二分之一的机会成为轻型贫血患者和四分之一的机会成为中型或重型贫血患者。由于α型地中海贫血的遗传基因病变较为复杂,同属α型轻型贫血者的配偶需要作详细的遗传基因分析,才能预测下一代成为中型或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机会。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贫血诊断标准:
6个月-6岁:Hb<g/L;6岁-14岁:Hb<g/L。
基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影响,海拔每升高米,Hb上升约4%。
(Hb:血红蛋白)
儿童贫血的缺铁诊断标准:
①具有导致缺铁的危险因素,如喂养不当、生长发育过快、胃肠疾病和慢性失血等。
②血清铁蛋白(SF)<15μg/L,不论其是否伴有或不伴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③血红蛋白(Hb)正常,且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怎样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
合理喂养,均衡营养。
第一,由于母乳中的铁婴儿容易吸收,妈妈应当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如不能母乳喂养时,要尽量选择富含铁的婴儿配方奶粉。
第二,家长要注意在宝宝6个月时,适时适量为他们添加辅食,如强化米粉等。
第三,要注意添加含铁质多的食物。一般来说,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肉类(牛肉、羊肉、鱼肉等)、绿叶蔬菜、杏、桃中含铁比较多。常见的动物肝脏、禽畜肉类等,这些都属于血红素铁(又称二价铁),这种铁不容易受到其他膳食因素的影响,吸收率较高,大约在20%以上,所以是补铁的最佳选择。
第四,要及时补充蔬菜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由于缺铁性贫血临床分为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因此如果需要用药的话,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时间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贮存铁补足后停药。因此对于已经发生的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务必进行及时、正规治疗,以减轻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影响。
更多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