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网对嘉兴新房、二手房数据进行整理,公布了《年前三季度嘉兴楼市总结》,“高开低走”的楼市主调相当清晰,尤其是后期,住宅成交跌破千套,购买力减弱肉眼可见。
那么,作为房地产开发周期最前端的土地市场又表现如何?前三季度大嘉兴五县两区谁供应量最大?哪家房企揽地最多?新的地价体系又如何?
请收好这份《年前三季度嘉兴土地市场总结》,文末附排行榜。
全市成交宅地87宗
揽金.97亿元
年前三季度,嘉兴五县两区共成交涉宅用地87宗,同比去年整整多了20宗,成交面积.03㎡,总金额.97亿元。
分区域来看,市本级宅地供应“一枝独秀”,无论是供应量还是成交金额均非常突出。
按照供应量排名,海宁、平湖、海盐、嘉善紧随其后,桐乡成为宅地供应最少的县级市。
地价方面,市本级同样居高很多,折算竞配建之后,27宗地块实际楼面均价达到元/㎡。
而五县实际楼面价在-元/㎡之间,相差不大。
市本级量价齐升
两次集中供地成主力
上半年嘉兴新房供应明显不足,受中央号召,集中供地成为加大库存的有效手段。
以嘉兴为例,前三季度共成交涉宅用地27宗,出让面积.36万方,其中20宗来自两轮集中供地,高达68.22%。
也是受集中供地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市本级宅地供应创下历史新高,甚至超过历年全年供应量,非常豪横。
不仅如此,27宗宅地中有22宗熔断成交,总竞配建面积超40万方,等同于4个常规体量楼盘。
地价表现同样抢眼,尤其是一二季度,先有华景川、阳光城、卓越分别冲破凤桥、油车港楼面价新高,后有土拍高燃落锤,二刷市本级地价体系,从中体现的房企拿地热情相当高。
直到8月30日第二次集中供地,在楼市整体降温的大基调之下,土拍热度才有所减弱,出现了底价、低溢价成交现象。
嘉兴市本级地价体系
(截止年三季度)
▼
可以说,年是嘉兴楼市史上的供应大年,新房库存已回归高位。
回顾今年土地市场,嘉兴房地产开发阵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1.小房企机会渺茫,大房企占据大半壁江南
自年之后,嘉兴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中较为突出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房企争相进入。尤其是-年,既有新晋房企,又有掉头重来,新房市场相当热闹。
但是,到了年,嘉兴城市能级已经有目共睹,优质宅地造成了“狼多肉少”的局面,强大的竞争面前,受资金压力和其他因素影响,一些小房企或撤出嘉兴,或向乡镇转移。
而主城则被佳源、万科、华润、鸿翔、荣安等强实力房企占据。
数据显示,年前三季度嘉兴五县两区房企拿地总金额排行榜中,鸿翔、佳源、荣安、万科、华润位列前茅,而且绝大多数地都是热门优质宅地。
2.合作拿地减轻压力越来越多房企选择共赢
共同拿地是近几年土地市场的新模式,为的就是压力共担,合作共赢。还能根据房企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
以市本级为例,出让的27宗宅地中有4宗分别被房企联合拿下。
一个蛋糕,一个人买不起,那就两个人,一人一半比饿肚子强太多。
从8月份开始,楼市就有明显降温的迹象,土拍就是最好的例子,不仅出现了底价成交,同地段地块楼面价甚至接近腰斩。
于此同时,全国楼市正处于下行期,随着购房者市场预期降低,后续新房销售将重迎去化压力。
前期高价拿地,后期卖房困难,对房企来说是有风险的,如何做好产品,逆势而上?如果楼市继续下行,是否需要救市政策介入?这些都是值得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