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8日
《光明日报》头版以
《爱心,宁波文明城市的底色》为题
点赞宁波!
(光明日报头版)
文中说道:宁波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不懈维护爱心慈善的传统,全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氛围,为城市“刷”上最温暖的文明底色。原文如下,快来看一看吧!
(向上滑动查看报道全文)
浙江宁波,这座古老的滨海城市,在民政部发起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测评和“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中,以高分入榜,第三次获得“慈善七星城市”荣誉。同时,宁波也是浙江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近年来,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出发点,宁波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不懈维护爱心慈善的传统,全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氛围,为城市“刷”上最温暖的文明底色。
让梦想照进现实
9月9日,由宁波市文明办、宁波团市委、宁波市慈善总会等单位主办的“漫画少女”蔡文婷作品爱心拍卖会在宁波市青少年宫举行。
(“漫画少女”蔡文婷作品爱心拍卖会)
一个月前,15岁的小婷所患的是颇为罕见的地中海贫血症,高额的治疗费对小婷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得到消息后,宁波当地媒体迅速发出了“爱心召集令”,短短几天就筹集了56万余元的善款。“小婷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靠自己的画赚钱治病。这次线下爱心拍卖会把她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宁波市慈善总会秘书长陈海英表示,让慈善公益组织、受助人、社会公众等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面对面交流,并逐步扩展到慈善拍卖等多种形式的线下传播、互动和捐赠,使梦想落地开花。
对宁波人来说,“顺其自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从年至今,一位署名“顺其自然”的神秘人,总会在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通过邮局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目前已累计超过万元。数据显示,宁波的“隐善”人数已超人,捐款总额已超万元。
从近代宁波帮先贤奔走募捐建造宁波最古老的大跨度浮桥灵桥,到“顺其自然”18年保持善的初心,再到线下慈善拍卖会男女老少爱心互动,宁波人的善举,不断淬炼着这座文明城市的高贵品格。
为慈善插上翅膀
“‘互联网+公益’的方式非常受市民欢迎,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公益模式。”陈海英介绍,线上公益能够有效弥补线下帮扶信息对接不精准、需求了解不到位、传播效力不够大的遗憾,快速达到募集的目标金额。
去年,宁波We志愿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今年4月,We志愿服务网开设了“微心愿公益集市”,网友在上面发布心愿,目前已有上百个心愿被认领,共募集善款.4万元,参与人数达余人。
(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
在宁波市文明办的主导下,10多项道德基金在这两年里相继成立,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活动。公益项目的筛选和确定均在线上进行,再配合专家团队评审,由基金会出资,优先扶持社会影响大、群众诉求强烈的项目。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正平表示,为了让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受助人身上,文明办制定了一个完善的申请资助流程,让资金去向公开、公正、透明。
“在扶贫济困的宗旨下,我们不断地在打造品牌、提升影响、植入理念等方面深扎稳打,让网络公益活动在网友心中逐渐形成可以信得过、广参与、常参与的良好口碑。”李正平说。
让爱心成为习惯
8月22日,国务院发布《志愿服务条例》,自年12月1日起施行。消息一公布,宁波北仑区“红领之家”服务中心支部书记、主任陈军浩就在其组建的名为“志愿文化分享与传播”的 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总有一份来自“顺其自然”的特别的爱降临甬城。18年了,这位老朋友从没露过面。但每到11月、12月,他(她)的捐款和汇款凭证都会如约而至。经汇总估算,“顺其自然”的捐款总额已经超过万元。宁波市慈善总会里,那些替其代领的奖杯和证书,摆满了一整柜,至今无人认领。
◎袁先生
80多岁的隐名老人袁先生,从年1月至年2月,坚持每月到市慈善总会捐款至少元,累计捐款26.95万元。
◎“普通人”
署名“普通人”的爱心人士,从年12月至年9月,坚持每月通过邮局向市慈善总会捐款,少则元,多则元,累计捐款2.万元。
◎“无名氏”
署名“无名氏”的女士,从年5月至年11月,7次到市慈善总会捐款,每次捐款少则5万元,多则9万元,累计45万元。
这些年来,“顺其自然”的奖状奖杯都没人认领。
更多的人是像“顺其自然”一样,用了化名——援助失明者和白内障患者的,就写“任(迎)光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读书困难的,就写“朱(助)学”;营救生命垂危又拿不出医疗费用的,就写“朱艺(助医)”……
据宁波市慈善总会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很多捐款者都效仿“顺其自然”,不留真实姓名,“隐善”群体的人数已经超过人,捐款总额已经超过万元。
全国10余家银行公益基金会成了宁波“同路人”◎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
年,25岁的严意娜到甘肃省定西市宏伟乡贾家屲小学支教,回甬后,她念念不忘当地孩子生活和就学条件的艰苦,动员宁波社会力量筹集善款万元,在陇西建成了“宁波市民爱心桥”,成为名动一时的公益人物。
呈“坝式路堤”状的“宁波市民爱心桥”。
年10月,严意娜参与筹建并出任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首任秘书长,她成为宁波公益基金领域职业经理“第一人”。截至年12月底,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共实施公益项目60余项,支持创投上百个公益项目,公益支出超过0万元。
基金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宁波市内,仅年度就新增注册志愿者多名,公益活动受益者超过10万人次。社会捐赠从年的元增至年的余万元,其中不少来自爱心企业(家族)。
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还成为国内其他众多银行“取经”的典范。短短几年之后,全国各地由银行发起的公益基金会已有10多家。
◎“善联盟”
去年,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首次提出了“善联盟”的概念。这个全国地方金融机构公益慈善联盟,参加者是全国地方金融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公益(慈善)基金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以孵化公益组织,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与公民社会建设。
◎“善园”
宁波善园公益基金会是浙江省首家民间发起的公募基金会。这个由众多爱心企业通过“众筹”0万元作为初始资金的公募基金会,7名理事是来自宁波、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70后、80后。他们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平台,重点为年轻人提供更精准、便捷、有趣的行善途径。
登录善园网,你能看到每一笔善款的流入、去向和监督,它见证着“善善与共天下大同”的梦想。
通过互联网,善园网曾创下一天募集29万元的“草根速度”。去年3月4日,为救助宁波大学一名患白血病的大学生,项目发起之后的一天内,爱心不断飞来,很快就募集到了近30万元。
去年宁波慈善组织接收捐赠首超9亿元◎宁波人有多热心公益慈善?
报告显示,年、年宁波全市慈善组织年接收捐赠规模分别为8.32亿元和8.2亿元,当年救助支出分别为6.38亿元和6.68亿元,受助人数分别为67.9万人和66.33万人。
而年,在宁波的公益慈善史上更值得好好说说。这一年,宁波共收到各类捐赠达9.26亿元,首超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受助人数方面,宁波常年保持在五六十万人,年则达到83万人。
据悉,在这9.26亿元的捐赠中,来自自然人的捐赠大约占到四分之一,可见宁波市民爱心力量之强大。
◎宁波非公募基金近年来成长非常快
自年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每年对各级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和驻甬基金会报送的募捐和慈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和公开发布。数字显示,宁波的非公募基金近年来成长非常之快,从民政部门年统计时的28家,增加到年底的57家,四年间数量翻倍,说明宁波的慈善实力正不断壮大。
◎《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于年施行
据不完全统计,自0年到年,宁波市慈善组织仅接收各界捐赠款物一项,就累计超过30亿元。门槛低、参与度广、透明度高,成为宁波式慈善的特点。
为了守护公众的慈善热度,年10月1日起,《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开始施行,这在我国副省级城市中尚属首例。
80后90后渐成无偿献血主力军◎造血干细胞捐献
从3年启动至年,近十年间,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人,实现捐献14人。而年至今的五年,全市新增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人,实现捐献50人。
◎人体器官捐献
从年启动至年,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实现捐献17人。而年至今的五年,全市新增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人,实现捐献例,一直居于全省第一。
◎角膜捐献
截至年,角膜捐献登记人,实现捐献49人。而年至今的五年,角膜捐献登记人,实现捐献例。
◎遗体捐献
至年,遗体捐献登记人,实现捐献34人。而年至今的五年,遗体捐献登记人,实现捐献50例。
◎无偿献血
截至年5月,全市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次达到.9万,累计无偿献血量.1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次,机采献血量U;献血1万毫升以上的献血者达人,献血毫升以上的达人。宁波已连续七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连续六次荣获“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全市共有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加入献血队伍,80后、90后逐渐成为献血队伍的主力军。近一年来,在我市参加无偿献血的90后已达人,占比36.6%;80后献血人,占31.9%。
◎志愿者
从市文明办和团市委了解到,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万人,其中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上注册志愿者72.8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万多个,培育了钱海军、梁斌、小港街道红联社区、城市管理义务工作者协会等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此时此刻,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宁波人、宁波城带给我们的温暖爱心。再来看看那些曾经在宁波造成巨大影响,能够代表宁波爱心成就的典型事例。我们发现,宁波人是有“爱心基因”的。
宁波爱
love
从捐助罗南英到万人助学
看这座城市潮水般的汹涌之爱
关键词:7天、60万
宁波,这座在很多人印象中以商业著称的城市,如今以爱闻名,不得不提一个名字:罗南英。
罗南英是来宁波治病的,她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遗憾的是,她找到了骨髓配对,却无力支付高达60万元的治疗费用。在给儿子写下四封信后,她和家人已经决定放弃治疗。这些信,是罗南英作为一个母亲,留给儿子最后的礼物。
媒体发表了四封信后,宁波市民深深为罗南英的母爱感动,纷纷致电希望能够帮助这位无助的母亲。短短7天,有0多名宁波市民为罗南英捐款60余万元,80%以上不愿具名;更有多名宁医院看望罗南英。
罗南英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而宁波市民的善举温暖着全国,新华社评论称“宁波是座爱心城市”,从此,宁波有了爱心城市的美称。
罗南英病情牵动众人心,捐款探访者不断(资料图)
关键词:“万人助学”
时隔十多年,再说起往事,张义恩的语气里仍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我帮助贵州的失学儿童,是因为当年插队时乡亲们对我有恩。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愿意奉献爱心。”
5年10月,张义恩前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回到曾经插队的坪芽村,眼前所见让他震惊:村里的旧木屋东倒西歪,孩子们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
临走前,张义恩和村里的14名贫困学生结了对。回宁波时,他带回了当地72名贫困失学儿童的个人和家庭资料,他的同事和这些孩子结成了助学对子。
之后,宁波和贵州贫困学生结对助学的活动举行了一场又一场,活动的规模也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为千人、万人:6年8月19日,宁波的11个广场上,万名贵州贫困生被宁波市民抢助一空;7年6月1日,.8万册图书和万件文具送到了贵州;年上半年,宁波市民的万元爱心款让1.5万名苗乡侗寨孩子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餐。
张义恩是年退休的。即便在他退休后,他的同事们仍然坚持资助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大多已经高中毕业了。”
(资料图)
爱
love
从“小丽面人”到“让爱活下去”
看这座城市不断激荡的反哺之爱
关键词:尊重
7年,河南姑娘小丽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经历两个疗程的化疗后,她痛苦不堪,而她的积蓄也花光了,家里也没钱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丽学会了捏面人,并以此谋生,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药物治疗。
年春节过后,小丽来到宁波。在得知她的遭遇后,宁波市民释放出极大的爱心,而面对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关爱,小丽委托朋友在网上发帖,公开婉拒物质上的援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活下去。
小丽的自强不息、自尊自爱,让宁波市民在感动之余也深受启发。城管部门在客流量集中的城隍庙步行街为她设置了第一个固定爱心摊位,甚至帮她打出了“小丽面人”的品牌。
“我现在依旧在捏面人啊。”电话那头,小丽语气欢快。
支撑小丽坚持至今的动力,来自身边的旧相识和新朋友。因为城隍庙一带改造,如今小丽的主要阵地是南塘老街的枫林晚书店,“书店老板一直很照顾我,还允许我在店里卖面人。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我也会到保国寺去设摊,这也多亏了朋友的介绍和保国寺的支持。”
最让小丽惊喜的是,尽管距离当年的报道已经过去8年了,但有时候坐在摊位前,还是会有人认出她来,“那种感觉就像遇到亲人一样,格外亲切。”也正因如此,她一直舍不得离开宁波这座给予她希望的城市。
(资料图)
关键词:反哺
今年5月,电影《让爱活下去》首映,再度将梁国华拉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来自湖北宣恩的梁国华于5年被查出患了尿毒症。为了治病,他已是家徒四壁,只能靠卖报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在得知他的病情后,他单位的同事,医院做透析时认识的病友,还有素昧平生的人,纷纷为他捐款。
6年11月,梁国华找到海曙区红十字会表示自愿捐献遗体。一个月后的一场募捐晚会上,他再次做出感人之举:将爱心人士捐助的1万元捐了出去。1万元,对当时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梁国华来说,相当于3个月的生命。
梁国华的“反哺”,进一步激发了宁波市民对他的尊敬和关爱。就像开头提到的电影名字:让爱活下去,一股股爱心的浪潮,在梁国华和宁波市民之间来回激荡。
“我现在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做公益,特别是进社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梁国华说,回报让自己重生的宁波市民,是移植手术成功后,一直存在他心里的念头。
《让爱活下去》宁波首映发布会现场(资料图)
爱
love
从“宁波桥”到“无偿捐肝”
看这座城市至善至美的公益之爱
关键词:“宁波爱心桥”
对严意娜来说,最初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恐怕也不会想到,“献爱心”会成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
年,在甘肃支教的严意娜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长达字的支教日记,展现了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宏伟乡贾家屲小学58个孩子的点点滴滴。严意娜还酝酿并实施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在贾家屲小学孩子们的上学路上修一座桥。年12月8日,爱心桥顺利通车。因为宁波爱心市民的捐助,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宁波爱心桥。
从这件事开始,严意娜跟公益、慈善结下了不解之缘。年10月,严意娜担任刚成立不久的鄞州银行公益基金秘书长,成为我市公益基金领域职业经理“第一人”。年,我省首家民间发起的公募基金会——“宁波善园公益基金会”成立,严意娜出任基金会首任理事长。
“入行”这些年,对严意娜来说,感受最深的,是宁波人对公益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宁波人的捐款金额逐年提升。”
(资料图)
关键词:无偿捐肝
从简单的“尽己所能,做点帮助别人的事”开始,到如今以“帮助别人”为己任的,还有林萍。
年4月,和林萍同村的一个8岁女孩被查出患上肝痘核变性,只有通过肝脏移植才能挽救生命,而女孩家人的血型都无法与她配对。林萍主动提出试一试血型配对,配对成功后,她又义无反顾地前往上海进行手术,将48%的左肝移植给女孩。
林萍无偿捐肝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她工作的太平洋人寿保险宁波分公司授予她“终身员工”的称号。
第二年,“太保林萍·晚报爱心公益金”成立,为那些经报道、确有困难的个人和群体提供资助,将爱心传递到更多人心中。
当被问及为何会将公益、慈善作为事业时,林萍给出的答案朴实而感人:“公益事业会给从业人员带来莫大的成就感。只有献过爱心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满足。”
林萍(左)医院移植病区的病床上(资料图)
宁波慈善传统是爱心城市的源头活水
宁波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孙善根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宁波地方史、中国慈善史。他认为,慈善事业(宁波人俗称做好事)在宁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正是这绵延不绝的慈善传统,成为当代宁波慈善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铸就当代宁波这座爱心城市和造就大批享誉中外的宁波籍慈善家群体的重要基石。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港通天下,经济繁荣,到明清已跻身全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行列。当然,宁波慈善事业的发达也与宁波人的慈善理念密不可分。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年的宁波,慈善团体达到个,遍布当时宁波城乡各地,居省内领先地位。
慈善事业的社会参与度也相当高,支持慈善事业的,有许多是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贾,但更多的是一般的中小商人乃至普通百姓。很多捐款者的生活并不是太富裕,他们甚至可能把零用钱也捐出来了。
此外,宁波的慈善家以群体出现,特别是既有经济实力又具公益意识的宁波商人,成为推动近代宁波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出资委托家乡公正绅商进行公益活动,是旅外宁波商人参与家乡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方式。
这一社会责任群体的“养成”,显然是地方之幸,社会之幸,是铸就“爱心城市”的渊源,也是现代慈善事业的根本。
(一家饭店邀请环卫工人吃年夜饭,饭店工作人员夹道欢迎。)
在宁波,好人有好报,好人有更大舞台
每一年,甬城都会涌现大量好人善事,他们惊动全城,甚至感动全国。好人奉献的背后,却往往是对自己的“照顾不周”。民间常称,“好人有好报”,甬城市民大多对此坚信。他们不畏付出,不求回报,而宁波这座城市的温暖和细腻,也不仅限于对他们的 年8月30日,“爱心城市”又一次迸发出爱的力量。舍己救人的宁波工程学院学生王波,经媒体连续报道后感动着宁波这座城市。当天,共青团宁波市委通过“亲青筹”平台立项,向全社会发起“帮英雄的弟弟上学”的呼吁,动员各界爱心人士为王波的弟弟王昊筹集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生活费用。一小时不到,6万元的捐款便募集到位,位爱心人士献出自己的爱心。
这一幕,似曾相识。年年初,优秀志愿者朱治平因病突然去世,一天时间引得50万人 城市日新月异,但朴实的为人之道——“好人有好报”,一直为普通百姓所信守。他们尽己所能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都无数次强化了这种信念。
(小学生在组织爱心义卖。)
在宁波,做一名志愿者可以很幸福
志愿者是宁波“爱心城市”的闪亮名片。在这个队伍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还有天真烂漫的孩童。当“孩子”长大成人,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参与志愿者活动,这样的组织叫“亲子”志愿者俱乐部。生命不息,这张名片也会永葆活力。
从年开始,宁波的志愿服务事业一步步走向深入。3年,《宁波市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宁波是全国地市级城市中,第一个进行志愿服务立法的。据悉,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万人,其中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上注册志愿者72.8万人。
今年8月,刚刚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小徐发现,在宁波,成为志愿者是要“签合同”的,“合同”中的内容极为细致,包括服务内容、时间和地点,参加志愿服务的条件和志愿者的培训。“有交通补贴,服务时间若有三四个小时了,还会提供餐补。”小徐说,服务过程中还有相应的保险,真是超级“体贴”。
据了解,年11月,宁波市针对志愿者服务设立了基金会,财政投入资金万元设立资金池,主要用于项目对接、团队扶持和志愿者基本保障。
在宁波北仑,年轻而又“资深”的红领之家志愿者王伟红,将自己参与服务的时间兑换成积分,并用积分换了一张体检卡,送给无条件支持自己参与志愿活动的婆婆。婆婆享受着这份福利,自豪感爆棚,逢人便夸自家孩子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积分还能兑换成演唱会的门票,兑换成各类服务。
据介绍,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有个响亮的口号叫“打造宁波志愿服务的淘宝网”,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潮”,颇具时代感。而“潮”的背后是更多的政策支持: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与个人征信系统相对接,各类数据经审核记录后,将被长期保留在个人信用档案之中。
(地铁志愿者。)
在宁波,慈善与文明又有了“新”起点
宁波市民真心崇善,多年来无数次创造了爱心奇迹。近年来,随着宁波“爱心”事业的不断规范和新时代“爱心”制度逐步完善,这份心意、情意融入了更多现代化元素,从随性变得更为“可持续”。
“好心,难再办坏事了。”五年前,市民徐先生曾为社区困难户发起募捐,然而随着事情的进展,爱心救助面临各种考验,尤其是爱心款成了“烫手山芋”。经历此事,徐先生也隐隐意识到,用小册子登记善款是不给力的,这样做好事还缺了点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让他意识到了“若有所失”的那一部分。
今年7月,备受 我市慈善与文明历程辉煌,如今又迎来了“新”的起点。
(台风期间,环卫工人背着老人过马路。)
来源:光明日报、宁波发布、宁波晚报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处查看历史消息
至真至善,“甬”动之爱,演绎人间大美!点个zan把爱心传出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