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也会影响生长发育,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到底贫血什么时候该处理,食补还是药补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各种营养素缺乏已明显减少,不少宝宝都养的白白胖胖的,但缺铁性贫血仍容易被忽视,成为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这里就对营养性贫血里面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进行解说。
不少父母都拿着一张化验单过来咨询,从婴儿到学龄前儿童都有:宝宝血常规结果:血红蛋白g/L,这是贫血吗?严重吗?要怎么办?
1、贫血的定义:临床上多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作为贫血衡量的标准,常用的是检验静脉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结果,其中血红蛋白(血色素Hb)是诊断贫血的基本指标!
由于诸多因素会影响血红蛋白结果:脱水、水滞留、3月以下婴儿的生理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基因等,通常根据血红蛋白值以下列标准来初步判断是否贫血:
轻度:血红蛋白在90-g/L(6岁以上)、90-g/L(6岁以下);
中度:血红蛋白在60-90g/L;
重度:血红蛋白在30-6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小于30g/L。
*如果只是末梢血(指尖、耳垂)血红蛋白检测值偏低。建议静脉取血复查,并根据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结果来判断贫血类型,进一步进行血液检查来确定贫血病因。
2、轻度贫血以食疗为主:如确定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程度较轻,多建议以食补为主,食物中含铁丰富的有:黑木耳、海带、猪肝、红肉、豆类、蛋黄类等,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如:绿叶蔬菜、水果等,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光喝汤汁无效,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儿,可以将红肉、动物内脏加工成肉泥进行食用,注意蔬菜类不要加工过熟、过烂!
3、缺铁性贫血预防更重要:所有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双胎儿、低体重儿,都应强调预防贫血的重要性!必须做好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指导,正确添加辅食。
母乳中铁含量虽少,但吸收好,哺乳母亲应注意个人营养均衡,足够的母乳喂养,可以维持婴儿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4-6月。
*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或母乳喂养不足的,必须添加强化铁的配方奶粉,并科学的按时添加强化铁米粉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也会发生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