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所谓抗凝,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这种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2.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
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由血液分析仪根据红细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
4.棒状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不定,称为棒状小体。白血病细胞中见到棒状小体就可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5.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此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二、单选题
1.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后的平均寿命约为:
A.50天
B.80天
C.天
D.天
E.天
2.血液的pH值是:
A.6.80~7.00
B.7.35~7.45
C.7.00~7.25
D.6.00~7.00
E.5.50~6.50
3.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
A.N×5×10××
B.N×5×10××
C.N×25/5×10××
D.N×5/25×10××
E.N×25×10××
4.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HbA
B.HbA2
C.HbF
D.SHb
E.HbH
5.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
A.沙利法
B.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6.国内推荐哪种方法作为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
A.沙利法
B.血气分析法
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7.血红蛋白测定法中基本淘汰的是:
A.沙利法
B.血气分析法
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8.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所用波长:
A.nm
B.nm
C.nm
D.nm
E.nm
9.血液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测定仪多采用哪一波长测定血红蛋白:
A.nm
B.nm
C.nm
D.nm
E.nm
10.测定Hb时,静脉血比毛细管血的结果:
A.低10~15%
B.高10~15%
C.基本相符
D.低5~10%
E.高5~10%
11.下列何种物质被认为是最强烈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A.胆固醇
B.纤维蛋白原
C.α-球蛋白
D.γ-球蛋白
E.β-球蛋白
1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多发性骨髓瘤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正常
B.活跃
C.低下
D.重度低下
E.以上均不是
1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5.高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
A.影红细胞
B.口形细胞
C.锯齿状红细胞
D.球形细胞
E.椭圆形细胞
1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
A.脂蛋白变性
B.胞浆内残留的DNA变性
C.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
D.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余物
E.纺锤体的残余物
17.铅中毒时,血中哪种细胞明显增加:
A.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B.有核红细胞
C.泪滴形细胞
D.多色性红细胞
E.镰形细胞
18.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铅中毒
E.地中海贫血
19.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溶血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贫血
20.红细胞数降低的程度比血红蛋白更显著,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
C.失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贫血
21.WHO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首选的常规方法为:
A.微量离心法
B.温氏法
C.折射计法
D.粘度法
E.放射性核素法
22.ISCH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参考方法为:
A.放射性核素法
B.温氏法
C.粘度法
D.比重测定法
E.折射计法
23.血细胞比容测定法中趋于淘汰的是:
A.血液分析仪法
B.温氏法
C.粘度法
D.比重测定法
E.折射计法
24.单位fl相当于:
A.10-6L
B.10-9L
C.10-12L
D.10-15L
E.10-18L
25.单位pg相当于:
A.10-6g
B.10-9g
C.10-12g
D.10-15g
E.10-18g
26.某患者MCH为15pg,MCV为70fl,MCHC为g/L,其可能为:
A.正常
B.正细胞贫血
C.大细胞贫血
D.单纯小细胞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7.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红细胞形态无改变
B.贫血时红细胞平均值可能在正常范围
C.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
D.MCV大于正常,MCH大于正常,其MCHC必大于正常
E.MCV、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
28.红细胞为4.6×/L,Hct为0.40,Hb为g/L,MCV为:
A.35.38fl
B.28.26fl
C.87fl
D.fl
E.fl
29.正常成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值范围:
A.12.0~15.0%
B.11.0~13.0%
C.11.6~14.6%
D.10.6~13.6%
E.12.5~15.6%
30.RDW常用下列哪项表示:
A.标准误
B.变异系数
C.均数
D.误差
E.偏差
31.RDW增大表明红细胞:
A.体积增大
B.体积减小
C.体积大小不均一
D.形态异常
E.以上都不是
32.显微镜计数法成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参考范围:
A.(25~75)×/L
B.(20~70)×/L
C.(~)×/L
D.(~)×/L
E.(10~25)×/L
33.Miller窥盘小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总数是个,大方格内(含小方格面积)计数的网织红细胞总数是个,网织红细胞是:
A.0.02
B.0.04
C.0.05
D.0.06
E.0.07
34.下列疾病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显著的是:
A.巨幼红细胞贫血
B.急性苯中毒
C.反复输血
D.急性溶血
E.地中海贫血
35.贫血伴轻度黄疸,网织红细胞计数0.07,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脾功能亢进
D.急性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
36.目前血沉测定首选的方法:
A.库氏法
B.温氏法
C.潘氏法
D.赖氏法
E.魏氏法
37.血沉测定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
A.4:1
B.5:1
C.3:2
D.2:1
E.3:1
38.关于血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红细胞越大越薄,血沉加快
B.心绞痛,血沉加快
C.红细胞增多症,血沉加快
D.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减慢
E.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减慢
39.计数池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37、39、40、41,则白细胞数为:
A.3.9×/L
B.5.7×/L
C.6.8×/L
D.8.7×/L
E.7.8×/L
40.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描述正确的是:
A.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着色效果好,胞质和中性粒细胞着色较差
B.仪器法和手工法能提供白细胞形态改变的直接信息
C.正常血涂片常见到浆细胞和退化变性的白细胞
D.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不能混合染色
E.毒性指数=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白细胞数
41.关于白细胞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多位于涂片的边缘
B.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
C.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
D.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
E.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
42.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选择血涂片哪一部位进行有序的镜检:
A.头部
B.体部
C.尾部
D.边缘
E.体尾交界
43.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常用:
A.Hayem液
B.稀乙酸溶液
C.丙酮-伊红稀释液
D.生理盐水
E.1%甲醛的生理盐水
44.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疾病常见于:
A.流感
B.伤寒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心肌梗塞
E.疟疾
45.正常人血涂片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最为多见的是:
A.杆状核
B.二叶
C.三叶
D.四叶
E.五叶
46.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表示:
A.预后不良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好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有严重感染
47.退行性核左移提示:
A.机体的反应性强
B.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C.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D.感染程度较轻
E.预后良好
48.中性粒细胞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A.中毒颗粒
B.空泡
C.D?hle小体
D.棒状小体
E.染色质小体
49.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提示:
A.细胞衰老
B.细胞发生吞噬现象
C.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
D.细胞分裂
E.细胞融合
50.白细胞11×/L,淋巴细胞0.10,异型淋巴细胞0.15,最可能的诊断为: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上呼吸道感染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扁桃体炎
51.放射线损伤引起白细胞中哪类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改变最为明显: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52.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
A.中性粒细胞减低
B.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C.红细胞减低
D.淋巴细胞升高
E.以上都不是
53.火焰状浆细胞形成原因:
A.核蛋白体凝集物溶解
B.内质网充满球蛋白
C.脂肪变性
D.粘蛋白凝集物
E.内质网分泌球蛋白受阻
54.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哪项与脉冲振幅成正比:
A.细胞的移动速度
B.细胞的数量
C.细胞的体积
D.细胞的比密
E.以上均不是
55.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依据哪项对白细胞进行分类:
A.白细胞的移动速度
B.白细胞自身的体积
C.白细胞的比密
D.加入溶血素后白细胞的体积
E.白细胞胞浆内颗粒的大小
56.血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者为: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57.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主峰的分布区域:
A.50~fl
B.50~fl
C.36~fl
D.35~95fl
E.~fl
58.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中,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分布于:
A.50~fl
B.50~fl
C.36~fl
D.35~95fl
E.~fl
59.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
A.红细胞碎片
B.血小板聚集
C.小红细胞干扰
D.大血小板增多
E.小血小板增多
60.血小板减低,MPV增高,提示:
A.骨髓受抑制
B.骨髓病变
C.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D.血小板分布异常
E.骨髓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