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移”路有你血液移植系列论坛进行了地贫与HIV移植专场,特别邀请到广西医院赖永榕教授担任主席,携手广西医院李桥川教授、医院王三斌教授共同参与线上直播,为大家详细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贫及HIV相关血液肿瘤移植的诊治现状,引领我们深入认识,帮助更多临床医生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困惑。
赖永榕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广西医院大内科副主任、血液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全国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全国常务委员
广西血液病学会主任委员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及教育部课题1项
获广西科技进步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发表科研论文余篇
HIV相关血液肿瘤的移植治疗现状
王三斌教授
解放军联勤部第医院(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细胞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血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获得云南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一等奖一项等奖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工作兴趣点:⑴造血干细胞移植;⑵HIV相关血液病治疗;⑶通用型CAR-T治疗恶性血液病。
王三斌教授谈到,国内AIDS发病及治疗面临新增患者逐年增加,高效治疗药物不断涌现,机会感染及其所致死亡不断减少,患者寿命延长,合并肿瘤成为首要死亡原因(包括卡波西肉瘤,血液肿瘤)的现状。随着高效ART的出现,AIDS逐渐成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因免疫低下导致的机会感染及后续死亡明显下降。患者约1/4死于肿瘤,其中1/3为血液肿瘤,最常见血液肿瘤依次为NHL、HL、AML。得益于ART、G-CSF的应用,完善的感染预防措施,AIDS患者可采用与非AIDS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案,并获得类似的治疗效果。CCR5Δ32/Δ32突变的异体干细胞移植有望同时治愈AIDS和血液肿瘤,CCR5基因编辑的自体干细胞移植亦有望治愈AIDS。
病例分享
第一例为复发AML合并HIV患者,男,37岁,常规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基因突变筛查结果为CEBPA双突变,EZH2突变,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有CD19的异常表达)。IA方案诱导后CR,此后进行4次IA,1次HA,一直CR。年5月患者首次复发,HA再诱导CR,后行HA,AAE方案巩固后,年8月29日复查仍然CR,流式MRD阴性。9月初复查,考虑微残复发。移植前准备阶段复查骨髓原始细胞达28%,诊断为AML复发,HIV感染。后行母供子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白消安+马法兰。GVHD预防:PT-Cy+ATG-F+芦可替尼+达沙替尼。10天后植入血小板,14天植入中性粒细胞,移植后获持续分子学CR。对于移植过程中HIV的治疗,在预处理及围植入期使用了艾博韦泰抗HIV病毒,移植中及移植后,定期监测HIV-RNA,均40拷贝/ml。
第二例为复发AML合并HIV患者,男性,29岁,因发热在当地确诊AML1-ETO+,予8次化疗完全缓解,三年后复发确诊HIV,长期服用ART药物,移植前HIV-RNA拷贝20个/ml,后行移植治疗父供子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白消安+马法兰。GVHD预防:PT-Cy+环孢素+芦可替尼+米芙。血小板12天植入,中性粒细胞15天植入,移植后获持续分子学CR。移植过程中HIV的治疗,在预处理及围植入期使用了艾博韦泰抗HIV病毒,全程口服ART治疗,移植中及移植后,频繁监测HIV-RNA,均40拷贝/ml。
第三例为DLBCL合并AIDS患者,男性,47岁,间歇黑便,日行肠镜检查,乙状结肠有占位,活检病理检查示DLBCL。PET-CT报告:淋巴瘤浸润双侧颈部、右侧肺门、纵膈、左侧腋窝、腹膜腔、腹膜后、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浸润结肠、回肠远侧、双侧腭扁桃体、肝Ⅶ段、双侧肾上腺、多处骨骼。诊断为AIDS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B型,CD20+,CD5+,P53+)Ⅳ期B组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经R-CHOP治疗六疗程完全缓解。行自体移植巩固治疗。移植预处理:司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
结合以上三个病例,王三斌教授在总结中分享到,精准分层、规范治疗可以提高艾滋病相关血液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AIDS患者可采用与非AIDS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案,并获得类似的治疗效果;诊疗过程中肿瘤的免疫重建,抗病毒治疗与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同时进行,对保证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本人的安全都是必要的;最后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将现有供者干细胞突变为CCR5Δ32/Δ32的干细胞对患者进行输注,可达到最终治愈HIV的目的。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
李桥川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西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组员
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移植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广西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
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李桥川教授谈到地中海贫血在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由于目前血源紧张,患儿得不到充分的输血治疗,多数于十几岁失去生命。并且长期输血会导致免疫屏障异常强大,容易出现植入失败、免疫异常;铁过载进而出现移植相关并发症高发、内分泌异常;造血过度旺盛、出现髓外造血使地贫移植后极易复发等情况。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够彻底治愈地中海贫血的唯一的治疗手段。李教授从移植前准备,移植预处理,移植之后并发症的处理三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地贫移植广西方案:GX-07-TM。对受者的移植前准备,首先需要祛铁联合恩瑞格治疗,直到患者心功能、肝功能正常,其次用羟基脲抑制髓外造血,同时继续祛铁,他强调重型地贫的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铁过载,需要先把铁过载控制好。在移植预处理阶段,加用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增强对患者的免疫屏障的清除,GVHD预处理方案中延长使用环孢素或者他克莫司的时间,一年以后逐渐减量,有利于预防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降低发生率。李教授在总结中谈到对于地中海贫血患者一定要及时做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我们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经过教授们的分享与解读,线上的同道们就讲课内容进行了相应思考,并提出了很多问题。李桥川教授提到,患者的基础条件,感染情况,移植前准备等都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对于巨脾,由于切除后患者易出现血栓、脑梗、心梗等疾病,而保留巨脾会导致移植失败率增高,因此需要综合处理判断,尽量避免切脾。赖教授认为,高龄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差,未来亟需血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索克服这一难关。
编辑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李洁/博才
MAT-CN--1.0-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