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病调差,我国6岁以下的宝宝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高达30%~40%之高!6~24个月的婴幼儿尤其严重。这说明,每10个中国宝宝,就有3个存在缺铁的症状。而关于缺铁的认知,却有非常多的谣言,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说一说这些误谣言。
缺铁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让宝宝变笨!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太绝对
铁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是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营养素。婴幼儿如果在妈妈体内时,并没有贮备足够的铁元素,并且在辅食添加中也没有补充足量的铁元素,宝宝就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给宝宝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1、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的个子不长高,体重不增加,贫血期间食欲差。
2、诱发感染
贫血期间,宝宝的免疫力低下,缺铁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抵抗力差,易患病。
3、影响智力发展
没错,缺铁是会影响智力发展,但并不是绝对的,不可逆的。贫血造成宝宝身体输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缺氧,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受影响。
缺铁性贫血的宝宝会出现烦躁不安,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少哭不笑、表情呆滞等等表现。如果宝宝长期的处在缺铁的状态下,确实会影响智力发育,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表现,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但是对于现在的爸妈而言,一旦发现宝宝有所不适就很紧张,很难让宝宝处在长期缺铁的状态。一般轻度贫血,并不会对宝宝的智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也就是“不会变笨”。及时补铁,宝宝的大脑功能很快便能恢复。
多吃含铁食物,就不用担心贫血了!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光吃不够
不同的食物,确实有不同的补铁效果。补铁的主要来源是血红素铁,在动物性食品中吸收利用率比较高。植物性食品中所含的铁,大部分是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远低于动物性食品。在含有肉类的混合食物里,铁元素的吸收率为10%,而在多数的豆类粮食的铁吸收率仅仅为1%~3%。
1、肉类
肉类食品中,颜色越深铁含量越高。像牛肉就比猪肉、鸡肉和鱼肉的含铁量高。而像牛腱子肉的含铁量又比其它部位的牛肉含铁量高。从内脏来看,肝脏、心脏、肾脏比肉类的含铁量高。
2、蔬菜
大部分的绿叶蔬菜的草酸含量很少,并不会妨碍铁的吸收和利用,反而像青椒、西红柿这样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食物,还能提高饮食中铁的吸收率。
3、水果
水果和蔬菜很像,尤其是猕猴桃、橙等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有机酸,一样有利于铁的吸收。
4、粮食
虽然一般粮食的吸收利用率较低,但像小米、红豆、紫米等还是具备一定的补铁作用。
用食物补铁的2个误区
1、只吃部分的补铁食物
铁的来源很丰富,各类食物都有一些。可以适当增加某几种补铁食物的摄入,但其它食物也需要吃够量,否则就容易营养失衡,影响宝贝生长发育。
2、一味的补铁
为宝宝补铁,首先要改善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消化功能没有调理好,一味补铁只会事倍功半,还增加消化负担。
6个月前的宝宝是不会缺铁的!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这取决于妈妈
一般来说,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是可以从妈妈身上获得大量的铁储存在身体里。这些铁可以满足4~5个月宝宝的生长需求。而之后,宝宝身体里储存的铁就会慢慢消耗殆尽。6个月前宝宝是否缺铁,取决于妈妈在孕期是否缺铁。
孕期积极补铁,宝宝6个月前才不会缺铁。
妈妈在孕期对铁的需求将会增高,因为怀孕期间宝宝是需要从妈妈那里获得铁的储备,以满足出生后前6个月宝宝对铁的需求。为了保证妈妈和宝宝对铁的需求,建议孕期的妈妈每天要摄入60毫克的铁元素,多吃瘦肉、动物血、动物肝脏等含铁较丰富的食物。叶酸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目前国内膳食指南的建议,从计划怀孕开始,每天补充0.4毫克叶酸,直到孕期结束。
宝宝2~3个月时,容易生理性贫血
在宝宝2~3个月时,会有一个生理性贫血的阶段。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宝宝似乎是有轻度贫血,这是由于宝宝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是正常现象,不需做任何处理和补救。在宝宝半岁之后,血红蛋白就会回升至正常状态。
6个月给宝宝的辅食添加蛋黄,就不会缺铁了!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蛋黄不适合做前期辅食
在我国,缺铁的高发人群中,就有6~24个月的婴儿,这和宝宝添加的辅食情况是息息相关的。辅食添加对了,就不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蛋黄并不是补铁的首选辅食
蛋黄确实含有比较高的铁,克左右的蛋黄就含有差不多7毫克左右的铁,营养较丰富,且易吸收。如果宝宝对蛋黄不过敏,确实是物美价量的优质辅食。但是,蛋黄中的高磷蛋白会干扰铁的吸收,让铁的吸收率较低到3%左右,再加上蛋黄易过敏,建议在8个月,甚至1岁以后才试着添加,这就真的不适合作为宝宝前期的补铁辅食了。
强化铁米粉和红肉为佳
补铁对宝宝来说,相当重要,强化铁米粉是值得推荐的第一口辅食。接着是饮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血和肉类等。所以,6个月后想让宝宝不缺铁,除了强化铁米粉之外,在7~8个月的时候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肝泥、肉泥等辅食。
白白胖胖的宝宝不会贫血!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毫无根据
缺不缺铁,从宝宝的外部身体特征是无法判断的。在医院,医生就会接诊许多宝白胖胖,身高体重超标,但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因为有肥胖倾向的宝宝,生长速度较快,会导致铁摄入量不足。此类宝宝体表面积大、出汗多、铁丢失量较高,这也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
贫血可表现为皮肤和黏膜苍白,在口唇、眼结膜尤为明显,严重时还会出现蜡黄色。但具体贫血与否,还是需要结合血液化验进行综合性判断。
各年龄段宝宝的贫血判断标准
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判断贫血以血常规检查为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标准不同。新生儿的血红蛋白低于克/升,1~4个月低于90克/升,4~6个月低于克/升,6个月~6岁低于克/升,即可确诊为贫血。
多喝母乳或牛奶,就不容易缺铁。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奶制品含铁不高
我们经常强调,1岁内的宝宝适合以奶类食物为主。许多妈妈就会误解了,只要宝宝把奶吃够了,就不容易发生营养缺乏。
母乳和牛奶中的铁元素含量都不高
母乳的好处,不用多说,但在4~6个月后,宝宝就要注意添加辅食了。因为此时母乳中的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了。而牛奶中的钙质含量丰富,铁的含量却比较少,而且吸收率还比不上母乳,所以在4~6个月以后,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辅食添加。
及时且正确的添加辅食
如果宝宝在摄入母乳或其它奶制品的同时,能够摄入含铁较丰富的食物,那宝宝就不容易缺铁和贫血。如果含铁的食物摄入量严重不足,贫血的风险就将大增。一岁内及时正确的添加辅食,是预防铁缺乏的关键。
菠菜、红枣能很好的补铁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常识误导
菠菜、红枣能够补铁的说法,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了。特别是红枣,早已经成为补血的代表食物。那么,实际上菠菜和红枣中的含铁量,究竟和别的蔬菜有没有区别呢?
菠菜和红枣确实不是最佳的补铁食物
经过检测,市面上销售的菠菜,每克平均的含铁量约为2.9毫克,每毫克红枣平均含铁量约为2.3毫克。相比猪肝、瘦肉的每克平均含铁量约为22.6毫克来说,几乎是菠菜和红枣的10倍了,而且吸收率还更高。所以,菠菜和红枣肯定不是最佳的补铁辅食。
菠菜对补铁来说并不是毫无价值
菠菜等绿叶蔬菜中铁的含量比一般蔬菜都高,虽然补铁不够有效,但是菠菜却含有丰富的叶酸,叶酸是造血的必须维生素。此外菠菜还含有维生素B2和胡萝卜素等等,对宝宝健康是都有好处的,所以焯熟后,制作的菠菜泥是很值得给宝宝吃的。至于红枣,含铁量并不高,不过相对易于吸收,作为干果,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少量吃一些。
宝宝贫血,赶快补充铁剂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没有寻找病因
我们说的最多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这样的贫血使用补铁剂是有用的。但并不是所有贫血都是缺铁性贫血。贫血并不是一种简单、单一的疾病,像以下情况的贫血,补充铁剂是不能解决的。
1、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
2、溶血性贫血,是包含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地中海贫血三种。这类贫血体内造红细胞的“原材料”并不缺乏,但是生产出来的红细胞却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3、其它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贫血,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这类疾病都有贫血的症状。
地中海贫血,补铁还会严重
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宝宝确诊为非缺铁性贫血,就应该避免强化铁食品。像地中海贫血,不但不能随便补铁,连含铁丰富的食物都不能多吃,必要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去铁治疗。
口服铁剂补铁比食物补铁好
谣言指数:★★
谣言评价:按需配用才好
有助于补铁的食物,既可以预防贫血,又可以治疗缺铁性贫血。如果宝宝只是轻度贫血,医生会建议食补。即使是中重度贫血,在补充铁剂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饮食调理。
这些方法让补铁剂更有效
1、如果确认需要补充铁剂,建议宝妈让宝宝在两餐之间服用,而且需要从小剂量开始,这样既可以减少铁剂对宝宝胃的刺激,也更利于铁的吸收。
2、服用铁剂时,尽量避免含有较多以下成分的食物或药物:茶、咖啡、牛奶、草酸、植酸、鞣酸、磷酸、碳酸、蛋黄、植物纤维、抗酸药(碱或碱性药物)等。
3、二价铁的吸收最好。有的铁剂口感,宝宝不易接受,可以考虑换一种,或者在铁剂里加入一些果汁,在对口感改善的同时,果汁中的维生素C还能帮助铁的吸收。
4、口服铁剂在贫血得到治疗后,仍需要继续服用小量的铁剂6~8周,以增加宝宝体内铁的储存。
想每天收到优质的育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