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第5版
第6章常见疾病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常规
6.1神经系统疾病
6.1.5椎管和脊髓血管畸形及血管性肿瘤
椎管和脊髓血管畸形及血管性肿瘤
椎管和脊髓血管畸形及血管性肿瘤
中国神经医学界和介入学界习惯称脊髓血管畸形为“张海迪”病,因幼年的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被此病损害致高位截瘫而得名。
椎管内血管畸形常见的有4种:髓内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和Cobb综合征。畸形血管逐渐扩张压迫脊髓、引起水肿和变性坏死。表现为肢体的活动与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严重的为四肢或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性功能丧失。经皮经腔内血管栓塞治疗能够迅速消除血管异常供血,解除畸形血管团或异常扩张的畸形血管对脊髓的压迫。
适应证
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各型椎管内动静脉畸形。
介入治疗
(1)术前常规准备:传染病四项、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糖、电解质、正位胸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全套和心电图、胸腰椎正侧位片。
(2)术前特殊准备:四肢肌电图,了解神经损伤程度;脊髓血管MRA或CTA,详细了解畸形血管的位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
(3)介入操作程序:脊髓血管畸形多经股动脉穿刺引入5F血管鞘,经鞘管引入5F眼镜蛇导管,根据病变位于脊髓的节段不同,选择性肋间动脉、腰动脉、脊髓大动脉造影,经导管引入2.5~3.0F微导管超选择供养动脉或畸形血管团插管,高压注射造影证实独立性畸形血管因供血,或者利用现代DSA的3D功能和平板CT功能,证实靶血管区域没有正常脊髓供血,方可进行后续栓塞治疗。选择组织胶、Onyx胶栓塞治疗,使供养动脉或供养动脉和畸形血管团栓塞失去供血,不可使栓塞剂进入引流静脉。
术后处理
抗凝治疗3d,改善微循环和适当的营养神经与消水肿治疗。1个月、3个月肌电图和脊髓动脉MRA判断动脉瘤愈合情况。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
更多精彩内容:
肺癌
大咯血
肺转移癌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椎间盘突出
良性食管狭窄
甲状腺良性结节
硬脑膜动静脉瘘
颈动脉海绵窦瘘
食道癌及恶性食管狭窄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
肾恶性肿瘤(肾癌与肾盂癌)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
介入小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