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胃酸及胃蛋白酶对消化道黏膜自身消化所致的炎性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资料显示大约有10%的人在一生中曾患消化性溃疡。许医院,医生会根据病人腹痛体征来做出初步诊断,或是通过内镜下观察得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那么,究竟哪些症状出现时要怀疑自己是消化性溃疡呢?医院就诊呢?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消化性溃疡那些事。
1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症状
上腹痛:多位于上腹中部,可稍微偏左偏右,一般在能忍受范围内,疼痛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或十余年;②周期性发作,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缓解期长短不一;③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一般在餐前发生,为饥饿痛及夜间痛,进食后可缓解;胃溃疡则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1-2小时后逐渐缓解;④腹痛可在进食或服用抑酸剂后缓解。
消化不良症状:除腹痛外,常伴有反酸、嗳气、烧心、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2是什么原因导致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有“无菌无溃疡”之称。在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80%。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破坏其防御和修复功能,同时能够增强胃酸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双方面协同造成黏膜损害和溃疡形成。
药物因素:临床上对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损伤作用的药物最常见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阿司匹林最为显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内镜观察大约一半的患者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出血点或糜烂,约10-30%的患者有消化性溃疡。除此之外,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化疗药、西罗莫司等也有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可能。
3除了病史之外,主要用什么检查来判断溃疡病情呢?
胃镜检查是消化性溃疡诊断的首选方法。内镜检查既可以直视观察溃疡,敏感性及特异性均>95%,也可以进行活检,并根据后续病理检查,对溃疡的诊断、良恶性的鉴别;同时还可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一般多可耐受,检查过程安全。
4应该怎样治疗消化性溃疡呢?
目的(治疗原则):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个体化治疗。
非药物治疗: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劳累、焦虑。改善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进食,避免刺激食物,戒烟戒酒。避免再次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常见药物有奥美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肠溶胶囊等,通常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程为4周,胃溃疡为6-8周。H2受体拮抗剂常见药物有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疗程同质子泵抑制剂,但溃疡愈合率稍低。
2.根除Hp:消化性溃疡无论活动与否,均应根除Hp。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四联疗法。1种质子泵抑制剂+1种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为10-14天,一般应在治疗停药后至少4周复检Hp。
3.保护胃黏膜:主要有铋剂(果胶铋等)以及弱碱性抗酸剂(铝碳酸镁片、硫糖铝口服液等)。服用铋剂时可出现舌苔及粪便变黑,这属于正常现象,由于肾脏为铋的主要排泄器官,故肾功能不全者忌用铋剂。
综上,消化性溃疡虽然常见,但绝大部分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规避会损害消化道黏膜的药物,可以预防病情复发。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