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兴市妇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紧跟党建步伐,针对女性富余劳力就业创业难、增收渠道少等现状,着力培育来料加工式“巾帼共富工坊”,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为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提供鲜活样板。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感受我市“巾帼共富工坊”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致富经验和创新做法。
暖新共富工坊
将“富余”时间变“富裕”劳力
海盐县望海街道新街社区依托社区妇女之家,建立暖新共富工坊,深度挖掘企业资源建立县域内企业资源库,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流动岗,推动来料加工式“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实现社区困难妇女和赋闲妇女工作、家庭双兼顾的共富共赢,拓宽共富新路径。
▼
01
搭建平台解难题
实现家门口就业
王女士,一个外来媳妇。丈夫在年因一场车祸成为植物人。由于不能长时间离家,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还要负担丈夫高昂的治疗费和全家老小的开支,仅依靠政府的救助金日子过的十分拮据,家庭的重担压的她喘不过气。社区妇联干部在多次上门走访了解她会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后,与辖区内企业积极对接,企业提供货源,让她在家中完成一些粗加工,既不用离开家,也能补贴家用,解了她的燃眉之急。类似王女士的情况,社区里还有很多,经过社区妇联执委走访排摸发现大多数闲赋在家妇女都是困难家庭、特殊家庭、主妇家庭,她们平日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不能长时间外出工作,但能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
新街社区暖新坊从王女士第一个加入开始,到现有坊员34人,从一个人发展到一帮人最终覆盖一群人,将“富余”时间转变为“富裕”劳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依靠弹性时间的流动岗,坊员将碎片时间转化为富裕动力,每日可获得几十至上百元的劳动收入,年可实现增收3万元以上,真正达成工作、家庭双兼顾。
02
串点成线链资源
开启共富密钥
通过厘清一张辖区企业点位分布图、成立一个企业联盟,依托县妇联、望海街道盘活和链接县域内资源,搭建企业资源网络,进一步完善企业资源库,实现共富工坊运作可持续、不断档。通过社区与企业直接对接,将原有“自主派发、零散配送”模式,改成“分发—配送—加工—回收”一条龙服务,企业将需要加工的产品运送到暖心坊,由坊内员工进行按期加工,完成后由坊长联系企业进行回收,有效补缺零散加工需求,畅通“共富工坊”供需链、加工链。坊员实行一人一档,清晰记录每日工作量,每月量化工作收入,共富成果可观、可感。
03
多元培训促成长
丰富共富业态
暖新坊内加工产品随企业订单变化而变化,坊员需要跟随订单不断学习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加工方法。由坊员自主推选出的坊长平时负责进行坊员的计件和检验产品质量外,提前与下一订单企业联系,向企业员工学习加工方法,坊长再对坊员进行现场示范和培训指导,在“传帮带”的良好工作氛围带动下,大家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分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新手”快速上手。在企业订单淡季,暖新坊依托社区妇联执委张卫群和王洁创建的“暖新编织”执委微家,为坊员开展手工编织培训,带动和培养更多社区妇女姐妹参与手工编织,在培训中实现赋能,帮助她们在编织产品的同时织就出自己更加绚烂的人生。目前培训编织产品主要有配饰、披肩、围巾、帽子和袜子等20余种,既可自用也可用于售卖,使社区妇女在暖新坊订单工作外丰富了收入来源,同时提升了妇女的就业自信。
供稿:海盐县妇联
▼
原标题:《巾帼共富工坊⑥丨海盐:暖新共富工坊,将“富余”时间变“富裕”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