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来给大家重温罗老师在本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了,还有大家还记得上一次的课程内容吗?(点击我看上一次课程回顾)
贫血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
几乎有百分之二十的女性患有贫血症。
过去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近现代因减肥、熬夜而造成营养失调,形成了严重贫血群体。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所以贫血的人宜多吃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和蛋白质,来补血。
血液的有形成份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并悬浮于无形的液态血浆中。其中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血液呈鲜红色),从肺运输至各器官组织,又将器官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血液呈暗紫色)运输至肺排出体外。
在此过程中红细胞一旦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易分离。俗称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当出现全身瘫软、乏力时,即使意识到中毒,但也无力起身开门、开窗,因而中毒时往往一个家庭的成员均遭到灭顶之灾.如果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人类血红细胞在其4个月的生命中,要成百万次地挤过细小的毛细血管,以便输送氧气,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这是生命必需的过程。血红细胞的直径约为8微米,它们在流动过程中,常常穿过直径只有2微米的血管。血红细胞会拉长成子弹形状,然后在穿过血管后,恢复成本来的扁圆形。
高脂肪的食物结构、精神压力、失眠、熬夜和年龄、体质等因素会逐渐使血液发生改变,引发血液的高粘血症和高脂血症。这时,红细胞被多余的脂肪层和胆固醇包裹住,通气性降低;被包裹的红细胞不仅失去了富有弹性的变形活力,而且表面的负电减弱,相互之间的排斥力不足,大量的红细胞会粘合成簇,呈缗钱状排列。失去弹性并聚集成簇的红细胞无法进入毛细血管,或者在毛细血管内造成阻塞,致使器官组织(尤其是大脑)的供氧不足,垃圾无法及时带走排出。垃圾淤滞在血管壁上沉积,日久天长,血管逐渐硬化,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就会随之面来。这就是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医学机理。
所以,降低血脂、血粘度,软化血管,使血液微循环畅通无阻,清除血液中的垃圾淤滞毒素,是心脑血管系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关键。
骨髓
胎儿在出生后骨髓就负起全部造血任务。骨髓分两种:红骨髓和黄骨髓。刚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骨髓不但是造血组织,它还是重要的免疫组织。
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当人体贫血时,它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有些药物如氯霉素及呋喃类,在长期大量使用后,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生于骨髓之内,约天左右老化,为防止老化的红细胞堵塞血管,它们能自动返回骨髓深处,由白细胞负责销毁,少部分被肝脏分解成胆汁。
红细胞
红细胞数量偏高或偏低,对于身体健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红细胞偏高常见于
①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等。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④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此外,高山居民、新生儿等可见生理性增高。
红细胞偏高要注意什么
1、在饮食上应注意低盐低脂,多食用高维生素食物;戒烟戒酒,忌食生冷辣性食物。
2、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及有补血功能的食物,如红枣、红豆等。
3、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4、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红细胞减少(贫血)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器官组织缺氧,所以病人会出现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查体时病人显得苍白,尤以眼睑及指甲的色泽明显变浅。机体为代偿缺氧,心脏以加快心跳的方式想将氧气输送至器官及组织,补充缺氧状态,因此病人产生心悸(心慌)等症状。心率或脉搏从正常时每分钟60~80次增至90次以上。久而久之心脏因跳动过快、做功增加而引起心脏扩大,其功能受影响变得跳动无力,即出现心力衰竭,此时可诊断为贫血性心脏病。少数急性白血病病人可因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死亡。
骨髓移植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治疗方法,主要用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严重型再生不良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现在更进一步尝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贫血的日常调养
饮食调养
(1)黑芝麻促进肾生血、肝藏血和脾统血的功能。
(2)红枣养胃健脾、补血安神;又能滋润心肺、促生津液、通关开窍、助益十二经络。对于贫血、面白、气血不正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3)藕莲藕,生吃可以清热凉血,止血散瘀,熟吃可以健脾胃,养血。
(4)胡萝卜补血小人参,入脾胃经和肺经,是补血和改善肾虚的上好食物。
(5)桂圆肉对气虚不足、心血亏虚、心悸失眠有疗效。
(6)黑豆助益肾生髓化血,也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肾虚、血虚者多吃有益。
(7)黑木耳养阴补血、润肺明目。
(8)红糖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
(9)南瓜清代名医陈修园赞誉为“补血之妙品”
(10)葡萄老人、体弱、孕妇都适合的补血佳果
(11)甘蔗铁的含量高,位居水果之冠,因而有了“补血果”之称。甘蔗性寒,脾胃虚寒者可加热后再食用。
(12)乌鸡乌鸡汤甘温、补虚损,养阴血,大补气血,对阳虚、气血两亏者宜之。
精神调养
血虚体质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药补调养
(1)当归为中医常用的补血中药。凡血虚之人,尤其是妇女血虚者,最宜服用。
(2)阿胶中医认为,阿胶有滋阴补血之功。
(3)何首乌含有多量的卵磷脂,能促进血液的新生和机体的发育,调节改善身体新陈代谢,对血虚者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等,食之最宜。
另外,枸杞子、桂圆、熟地黄、白芍、黄芪、党参、人参等均有益气生血功效。
眼睛调养
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三只猴子的蒸气发热眼罩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对贫血的辩证施治
贫血属于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以及“血证”范畴,它以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劳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衍期而至、舌质淡、脉象沉细无力等为主要表现。
所以说,血虚证与贫血,前者是中医证候的名称,而后者是西医的定义名词。血虚证不一定就是贫血,但贫血病人常表现有血虚证。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此乃导致气血两虚的重要原因。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
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利于血虚的改善。同样,贫血属血虚证,虚者则应补之。但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又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粘腻,有碍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
三只猴子的穴位贴专门清除体内淤滞的毒素、垃圾;
磁灸热贴(颈肩腰贴)改善微循环、软化血管
远红外理疗贴疏通经络、镇痛
蒸气发热眼罩护眼、调肝
贫血各症的治疗
贫血类型治疗原则
标配涌泉穴
气血两虚健脾益气,滋养气血:关元穴、期门穴、天枢穴、三阴交
脾胃气虚健脾助运,益气养血:中脘穴、天枢穴、阴陵泉、足三里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内关穴、神门穴、血海穴、三阴交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滋阴填精:承山穴、阳陵泉、三阴交、太溪穴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壮阳益精:神阙穴、命门穴、足三里、阳陵泉
综上所述,对贫血的防治最为根本是气血同补,双管齐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注重身体的调理,真正实现“益气生血双循环,健康美丽两相宜”。
本次课程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我们的课程会对您有用!
上次课程回顾:低血压=消磨生命
如果喜欢我们的推送,请鍝釜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