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GU杨荣教授尿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尿路上皮癌的系统性治疗呈现出多态化的趋势,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免疫治疗正在蓬勃发展,抗体偶联药物、靶向药物也来势汹汹,这些新药的出现,有助于医生向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尿路上皮癌领域,单纯的手术治疗无法完全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的目的,因此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化疗作为各大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式,在尿路上皮癌围手术期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南京大医院杨荣教授的《尿路上皮癌围手术期治疗进展》相关内容。杨教授主要围绕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ICI新辅助开启对尿路上皮癌围手术期治疗进展的分享。

新辅助治疗

免疫单药治疗

PURE-01研究

针对新辅助免疫单药治疗的研究主要包括PURE-01研究和ABACUS研究,该两种研究均为II期研究。PURE-01研究纳入可手术的cT≤3bN0期MIBC患者,ABACUS研究主要针对顺铂不耐受患者。ABACUS研究显示,顺铂不耐受不适合新辅助化疗的MIBC患者,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前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达29%。在PURE-01研究中,MIBC患者RC前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的pCR达42%。

抗生素的使用定义为第一次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前30天到进行RC这段时间使用过抗生素。对PURE-01研究的深度解析,即抗生素对于免疫治疗疗效影响的研究显示,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其pCR比例或无病生存率(RFS)均明显劣于未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并且其复发风险会增加2.64倍。对抗生素做进一步的分层后发现,仅磷霉素对免疫治疗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他类抗生素都会对免疫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该研究提示,倘若使用免疫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手段,那么治疗期间应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对于免疫治疗疗效影响的相关pCR、RFS数据

Atezo用于不耐受顺铂MIB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研究

阿替利珠单抗(Atezo)用于不耐受顺铂MIB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研究属于一项单臂、单中心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采用围手术期的给药方式,术前使用Atezo作为新辅助治疗,术后对诊断为高危病理状态的患者继续使用Atezo至16个疗程。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CR,次要终点为病理缓解率(PaR)。研究发现,在治疗2个周期的患者中,其pCR明显增加。该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对患者具有非常明确的选择性。另外该研究也显示,Atezo用于不耐受顺铂MIB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并且可短期内起效,持续时间长。

阿替利珠单抗用于不耐受顺铂MIB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研究数据

免疫联合治疗

BLASST-1研究

BLASST-1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GC方案治疗新辅助治疗MIBC的一项研究。本研究纳入符合RC资格的顺铂耐受MIBC患者(cT2-T4a,N≤1,M0),主要终点为病理性反应率(PaR),次要终点为安全性与2年PFS。研究结果显示,PaR为66%,pCR率达到49%,39%的标本为PD-L1阳性,其中67%的患者达到病理缓解,PD-L1阴性患者PaR为71%,病理缓解与肿瘤PD-L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BLASST-1研究结果

SAKK06/17研究

SAKK06/17为MIBC围手术期使用度伐利尤单抗联合GC的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两年EFS,次要终点为PaR和pCR。结果显示,MIBC围手术期使用度伐利尤单抗联合GC治疗的EFS、PaR和pCR相似,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与新辅助治疗无明显差别。所得研究结论为,度伐利尤单抗与GC联合使用并不会增加手术的难度或风险。

SAKK06/17研究终点相关数据

LCCC研究

LCCC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GC(分割剂量)作为MIBC新辅助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病理降解率,次要终点为pCR、EFS和OS。研究显示,PD-L1阳性患者的降期效率高于阴性患者,但由于病例数量的限制,两类患者未显示出明显的临床差异。在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联合GC相对化疗而言无明显提高。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GC的主要终点相关数据

新辅助免疫治疗探索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GC方案化疗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手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正处于进行中,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CR,次要终点为不良事件。免疫+化疗新辅助研究中期结果及安全性分析显示,目前9位患者可评估治疗前后肿瘤分期,其中8位患者(88.9%)肿瘤成功降期,PaR为7/9(77.8%),pCR为33.3%。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不良反应(AE)监控数据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AE为贫血。从目前的治疗过程来看,新辅助治疗并未影响手术的难度。

典型病例展示

辅助治疗

Imvigor研究

Imvigor为阿替利珠单抗对比观察在高危肌层浸润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其主要终点为DFS,次要终点为OS。该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对比观察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未显示差异,阿替利珠单抗组DFS为19.4个月,观察组为16.6个月,但风险比HR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无论PD-L1表达如何,阿替利珠单抗组与观察组DFS均无差异。

Imvigor研究的DFS数据对比

CheckMate研究

CheckMate研究为纳武利尤单抗在高危肌层浸润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研究中两组基线特征相似,无论在总体人群或PD-L1阳性人群中,研究的主要终点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次要终点也具有明显改善。采用其他因素对患者做进一步分层发现,男性、ECOGPS0分、膀胱癌、淋巴结阳性、pT3、既往接受过新辅助化疗、PD-L1阳性患者获益更多。在安全性方面也获得了良好保障,其常见并发症为瘙痒、乏力、腹泻等。

CheckMate研究主要终点相关数据

POUT研究

POUT研究为UTUC术后辅助化疗(GC/Carbo)DFS获益未能转化为OS的一项临床研究。该研究方案为年DFS、MFS达到终点,最终入组/名患者。疗效更新显示,DFS、MFS存在显著差异,OS差异不明显。显示此疗效的可能原因为监测组患者进展后大多接受了GC/Carbo化疗。此外,UTUC术后辅助化疗(GC/Carbo)不存在长期毒性。

ADC+ICI新辅助

连接了细胞毒性药物单甲基奥瑞他汀E(MMAE)的ADCs在临床前研究及体外试验中均可诱导免疫原性细胞凋亡(ICD),这可能会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MMAE干扰微管的聚合作用,引起细胞激素受体(ER)应激反应,从而导致ICD,ICD释放先天性免疫激活分子,从而激活APC,使其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免疫被PD-1/L1抑制剂增强。

EV研究

EV研究中的EV+PD-1单抗一线治疗ORR达到71%,受试者目标病变直径总和(肿瘤体积)从基线开始下降的百分比最多,大部分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进展,符合新辅助治疗要求。EV和PD-1两者可以在短期内使肿瘤出现明显下降,适合于后期的新辅助治疗,同时,其安全性具有良好保障。

受试者目标病变直径总和(肿瘤体积)从基线开始的百分比变化

专家简介

杨荣教授

南京大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土生导师

南京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联合培养博士

参加CUA-AUA住院医师培训项目

江苏省高层次人才

江苏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科教强卫青年医学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

亚洲冷冻学会委员

曾赴MDAnderson肿瘤中心、伦敦帝国理工大学、ClevelandClinic学习,获得各级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获得江苏省科技奖3等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等奖,中华医学奖3等奖和江苏省医学科技奖1等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

责任编辑丨拾柒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zj/69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