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检验报告中的诸多项目,普通患者或者孩子家长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该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呢?
一般来说,血常规的检测项目会因为仪器不同,各医院可能略有差别,但基本项目应该是一致的。通常每个项目都会给出检查结果和参考值两栏,因为检验科室的差异,医院给出的参考数值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现以我院的一张血常规检验报告为例,血常规主要分为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三个部分。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解读一张血常规报告单。
01白细胞
ABOUTUS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主要功能为杀灭病原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和防御功能。正常人在不同的阶段,白细胞的计数也是呈动态变化趋势的。
1、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而且中性粒细胞也高于正常,说明患上的是细菌感染。
2、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而淋巴细胞升高,说明患上的是病毒感染。
3、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而且单核细胞数量也增多,说明是受到病毒感染。
4、嗜酸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等。
5、嗜碱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等。
02红细胞
ABOUTUS
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一类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1、红细胞增多:
(1)血浆容量减少而使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常见于以下情况:严重呕吐和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脱水、尿崩症、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而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加。
(2)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常见于生活在高原地区,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增多,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病理性增加。
2、红细胞减少:
(1)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等。
(2)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
(3)破坏或丢失过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是评价病人是否贫血个重要的指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丢失和减少,使得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时即为贫血。常见的贫血原因可能有血液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03血小板
ABOUTUS
血小板的参考值为(-)×个,寿命7-14天,有止血、凝血和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的作用。
1.当血小板的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或者大量输血造成血小板稀释性减少时,凝血机制遭到破坏,一旦出血就难以止住,因此血小板减少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2.血小板偏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等,都会引起血小板增高。
但是疾病是有多因素、多系统参与的复杂免疫过程,对于任何疾病的治疗都要结合多方面的检查,不可以偏概全、以点盖面,希望今天介绍的小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对血常规检查能有更深的了解。
(本文来自: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