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推进农业复工复产、增产保供、产业转型、平台升级、数字赋能和绿色发展,切实发挥压舱石作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9亿元,农业增加值19.25亿元,增速达2.7%,列嘉兴市第二。
农业复工复产有速度。深化“1+N”百联服务机制,协助青莲食品申请列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为21家涉农主体快速争取车辆专用通行证,与邮政合作推出“邮乐购”线上销售平台,有力稳定了猪肉、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及时组建3支飞防队提供小麦飞防除草等社会化服务,有力破解外来种粮大户无法及时返盐问题,切实保障了春耕生产。在全市率先实现农业主体复工率%。
农业增产保供有力度。组建农业专班,实行周例会、旬盘点、月通报,把粮食生猪增产保供作为政治任务加以推进。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3.95万亩,列全省第7,小麦单产创十二年新高,持续保持全国非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地位,获得浙江省第三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浙江省产粮大县、浙江省粮食收购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浙江省“粮食五优联动示范县”等系列通报表扬。海盐县10万头省级标杆性现代化猪场基本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落户海盐,全省3个之一的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通过验收。
农业产业结构有提质。一二三产联动打造杭州湾稻虾产业重要基地,建立全省首个稻虾交易市场,举办全省首届稻田小龙虾文化节,新增稻虾1万亩,产业规模达2.2万亩,稻虾种养总产值超亿元,亩均收益较传统种粮高元,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
打造万亩亩产3万元水果黄金产业,新推广阳光玫瑰葡萄、红美人柑橘等精品水果亩,阳光玫瑰亩均产值较其它品种高1.76万元,红美人较普通柑橘高1.1万元。探索发展羊肚菌、黄精、玉竹等高效益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路径。
农业平台能级有提升。推进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出台农开区专项扶持政策,编制农开区专项规划,启动实施农业科创绿谷、智慧农业创业孵化中心等项目,不断提升农开区发展能级。深化“一区一镇”建设,成功创建海盐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澉浦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依托平台全面实施农业招商,构建现代农业优质项目推介库,主攻央企、全国强民营企业、上市农业龙头企业,全年累计签约农业项目总投资6.44亿元,引进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2个,其中亿元以上2个,首次实现农业亿元项目招引“零”突破。
农业数字支撑有进步。加快农业“机器换人”,启动省级水稻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新增省级“机器换人”示范镇1个、示范基地4个,推广应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植保无人机等智慧农机装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85.2%。
在全市率先引进鲜食大豆采摘机械,承办浙江省加工(出口)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新推广大棚智能控温、肥水一体化等物联网项目10个,蝉联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农业绿色发展有深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业“五大”领域环境专项整治,建设氮磷生态拦截沟渠6条,水稻小麦绿色防控应用面积达15.6万亩。重点实施甲鱼养殖业转型提质行动,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深化肥药“两制”改革,肥药数字监管综合平台投入运行,成功创建农药购买实名制省级示范店9家。全面实施葡萄“一品一策”,创建葡萄绿色精品基地亩,海盐葡萄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下一步,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将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数字化、融合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