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新闻
-1-
iPSC衍生细胞有望治疗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院干细胞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开发出了类似于骨髓细胞的细胞类型,随后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新型细胞进行研究鉴别出了治疗罕见血液疾病的潜在疗法。
研究人员对来自两名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BA)患者机体的血液祖细胞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人员将患者机体的部分皮肤细胞转化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随后利用iPSC来制造血液祖细胞,并且利用这些血液祖细胞建立药物筛选系统,通过对含有种小分子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人员在培养皿中发现了多种具有潜力的药物小分子,其中一种名为SMER28的化合物就能够帮助活的小鼠和斑马鱼开始大量制造红细胞。
-2-
成体脑细胞基因编辑调控个体行为
最近,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能够将基因转入成体大脑的特定细胞中。这一技术已经在动物水平上得到了验证。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副教授GrgoryHorwitz认为这一研究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特定的细胞类型对大脑复杂的信号传递是如何实现的。他们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帮助开发出新的,针对特定疾病的疗法,例如癫痫等。
-3-
科学家研发捕捉癌细胞的“新武器”
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个改造人类血液调理素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称为FcMBL。研究人员使用涂有FcMBL的磁珠,能够成功捕获绝大多数类型的癌细胞。研究者在乳腺癌小鼠体内植入荧光标记物,待肿瘤发展28天,使用血液测试来确定CTC(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然后他们混合的血液FcMBL包裹的珠子,并让珠子悬浮磁铁中,通过测量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运动速度,磁珠正好附着于运动较快的癌细胞上。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能够把CTC从血液迅速隔离,这项新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生物系统技术。相信通过进一步的论证,我们的新武器可能成为未来检测癌症的新工具。”
2
国内新闻
-1-
发现新型肝癌抑制分子
研究人员通过对肝癌临床样本进行高通量筛选,鉴定发现人类21号染色体(HSA21)上的特异基因RCAN1.4在肝癌中表达显著下调,且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该基因的表达下调可导致肝癌细胞内CaN/NFAT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转录调控细胞因子IGF1和VEGFA等的表达和分泌,形成促癌微环境,最终促进肝癌的恶性发展。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通过实验进一步明确CyclosporinA等药物对低表达或不表达RCAN1.4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期望能为具有RCAN1.4低表达或不表达这样的肝癌患者提供新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2-
DNA甲基化分析有助于癌症诊断
DNA甲基化是一个基本的表观遗传过程,它并不改变基因DNA序列却能调节正常发育所需的基因功能,并与许多疾病发生发展关键过程有关,例如癌症。
研究人员发现,甲基化分析可以区分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研究人员对所有采集的样本分为三组,进行矩阵分析,癌症预测准确率大于95%。此外,出现肝脏转移的结肠癌诊断准确率为97%,肺转移的结肠癌诊断准确率为94%。
这一发现不仅有利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区分,还能揭示患者预后和生存等信息。
-3-
人类胚胎干细胞首次体外诱导为卵泡样细胞
清华大学医学院纪家葵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Communications杂志上,研究人员首次建立人胚胎干细胞(humanmbryonicstmclls,hESCs)定向分化为人卵泡样细胞(humanovarianfollicl-likclls,hFLCs)的体外分化体系。
该研究证明在不借助体细胞的条件下,通过在人胚胎干细胞中过表达核糖核酸(RNA)结合蛋白可以体外获得人类卵泡样细胞。
这项研究为在体外获得功能性人体生殖细胞打开了新的思路。
今日智慧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参考资料
1.来源:ScincTranslationalMdicin
2.来源:Nuron
3.来源:生物谷
4.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