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占整个妊娠期贫血的90%~95%,是孕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
发生机制
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这是妊娠妇女缺铁的最主要的原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共~ml,如果以每毫升血液含铁0.5mg计算,则因血容量增加而需铁~mg,此外,胎盘,胎儿生长发育共需铁~mg,故妊娠期需增加铁总量共约mg。血红素铁的生物利用高,有效吸收率近40%;而非血红素铁的有效吸收率仅为5%~10%,因此膳食不合理也会导致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如育龄期的妇女在非妊娠时体内的铁储备已明显不足,妊娠期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诊断依据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孕妇血红蛋白低于g/L可诊断为贫血。
营养防治
孕期加强营养,鼓励孕妇进食富含血红素铁的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类等食品。在产科检查时,把观察血红蛋白作为必检项目,尤其在妊娠中后期,及时发现血红蛋白的稀释状况,加以干预。对于严重贫血,要求尽快恢复血红蛋白水平的孕妇,可以考虑临床干预,比如以口服为主的铁剂、临床输血、产时产后的必要监护等。
饮食原则(1)增加富含血红素铁食物的摄入,是解决妊娠期需要量增加最根本的措施。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包括猪肝、瘦肉、动物全血、禽类和鱼类等,宜作为铁的良好来源;
(2)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妊娠期应多选择含维生素C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3)满足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正常摄入量,它们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须的物质。保证膳食中有肝脏、肉类、海产品等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及含叶酸丰富的肝脏、酵母、豆类等。
膳食举例早餐:牡蛎瘦肉粥(米25g、牡蛎25g、瘦肉25g),馒头75g;
间餐:酱肝25g,草莓g;
午餐:米饭(米g),太阳蛋(牛肉75g,鸡蛋40g);西芹百合(西芹g、百合15g);
间餐:牛奶g,饼干25g;
晚餐:枸杞红枣粥(米25g、枸杞8g、红枣15g),紫米馒头75g,清蒸草鱼g,凉拌芝麻青笋g,青菜鸭血汤(青菜g、鸭血50g);
间餐:牛奶g,芝麻糊3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