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地中海贫血

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医院就医。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中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规定名称),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珠蛋白肽链合成受阻或完全抑制,导致Hb成分组成异常,引起慢性溶血性贫血的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是指珠蛋白的β链的合成受部分或完全抑制的一组血红蛋白病。

1基本简介

地中海贫血(Betathalassaemia)(简称地贫)又称海洋性贫血(thalassemia),据全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规定应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珠蛋白肽链合成受阻或完全抑制,导致Hb成分组成异常,引起慢性溶血性贫血。根据不同类型的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而引起相应的珠蛋链合成受抑制情况不同,可将地贫分为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δ-地中海贫血、γ-地中海贫血及少见的β-地中海贫血;以前2种类型常见,各类地中海贫血之间又可互相组合,可与各种异常Hb组合(如HbE/β地中海贫血),这一组疾病又称地中海贫血综合征,均属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1]

2主要病因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是由四条肽链所组成的,即α、β、γ、δ链,分别由其相应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可造成各种肽链的合成障碍,致使血红蛋白的组分改变。

β珠蛋白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1区2带,β地中海贫血除少数几种为几个核苷酸缺失外,绝大部分都是点突变(单个核苷酸置换,增加或缺失)所致,全世界已发现种基因突变类型,中国有20种,突变致β链合成部分受抑制者称“β-地中海贫血”;致β链完全受抑制者称“βo-地中海贫血”,肽链合成的抑制涉及δ链,称δβ-海洋性贫血(δβ或δβo)。

根据β基因缺陷所产生的杂合子和纯合子的不同,按照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将β-地中海贫血为重型,轻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

1、重型β-地中海贫血

重症β-地中海贫血又称库理贫血,这是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β和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或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或δβo纯合子,是中国常见的一种地中海贫血,本症患者双亲均为β-地贫杂合子,其子女中获得重症β-地贫几率为25%,50%为杂合子,其余的25%为正常。

2、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

中间型β-海洋性贫血-包括:β基因纯合子,某些βo/β双重杂合子,非典型β地贫杂合子,合并α地贫和δβ地贫,其临床表现介于重型与轻型之间。

3、轻型β-地中海贫血

轻型β-地中海贫血是βo,β或δβ基因,包括双重突变杂合体的杂合子状态。

3临床表现

根据严重程度又可分为极轻型、轻型、中间型及重型四等级。

1、极轻型地中海贫血

此型无贫血症状因此又叫做地贫基因携带者。

2、轻型地中海贫血

轻度贫血或无症状,一般在调查家族史时发现。

3、中间型地中海贫血

贫血程度、肝脾肿大、面部改变与骨骼改变均较重型为轻,发病较迟,病程较良性。本病如不治疗,多于5岁前死亡。多种不同基因引起的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需依据基因分析和Hb结构分析进行诊断。

4、重型地中海贫血

临床多见患儿出生时无症状,生后3~6个月内发病者占50%,偶有新生儿期发病者。发病年龄愈早,病情愈重。较早出现严重溶血性贫血的相应临床表现,如进行性贫血,黄疸,伴骨骼改变,首先发生于掌骨,再至长骨、肋骨,最后为颅骨,形成特殊面容(Downs面容):头大、额部突起、两颧略高、鼻梁低陷,眼距增宽,眼睑水肿。皮肤斑状色素沉着。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肝脾日渐肿大,以脾大明显,可达盆腔。X线可见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外板骨小梁条纹清晰呈直立的毛发样等,可有病理性骨折。患儿常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时因过多的铁沉着于心肌和其他脏器如肝、胰腺等而引起该脏器损害的相应症状,其中最严重的是心力衰竭和肝纤维化及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凡临床符合有重度溶血性贫血,HbF30%者,可初步诊断重型地贫。

4疾病检查

1.血象

Hb~g/L,红细胞2.0×/L,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扩大,靶形红细胞多见,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央浅染。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嗜性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增加,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增加,网织红细胞增高(≤0.1),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异形明显,可见梨形、泪滴状、小球形、三角形、靶形及碎片。并发脾功能亢进。血浆及红细胞内维生素E含量显著下降,与病情呈正相关;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增加。

2.红细胞盐水渗透性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0.3%~0.2%或更低才完全溶血。根据病情的不同程度的而不同。

3.HbF测定

诊断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重要依据。HbF含量轻度升高(5%)或明显增高(20%~99.6%);HbA2常降低、正常或中度增高,HbA2(3.5%~8.0%)。

5.骨髓象

有贫血者呈红系增生性改变,核红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值倒置,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胞体小,核固缩,胞浆少偏蓝,甲基紫染色可见晚幼红细胞含包涵体,重型β地中海贫血电镜下可查见a肽链变性珠蛋白小体。

6.肽链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层析分析法可测定α、β、γ、δ肽链的含量,库理贫血时,β/α比值0.1(正常值为1.0~1.1)。

7.其他

血浆及红细胞内维生素E含量显著下降,与病情呈正相关;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增加。常规做X线,B超,心电图等检查。骨骼X线检查,可见骨髓腔增宽,皮质变薄和骨质疏松,颅骨的内外板变薄,板障加宽和短发样骨刺形成。

5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液检查特别是HbF含量增高及家系调查可确诊,有条件者可进一步作肽链分析或基因诊断。对于少见类型和各种类型重叠所致的复合体则非常复杂,临床表现各异,仅根据临床特点和常规实验室血液学检查是无法诊断的。而且由于基因调控水平的差异,相同基因突变类型的患者不一定有相同的临床表现,进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

6疾病鉴别

诊断鉴别主要却别于以下几种:

1.缺铁性贫血

需注意与发生于婴儿期重症缺铁性贫血区别。

2.血红蛋白E病

HbE/β海洋性贫血综合征与本病相似,但前者Hb电泳可见HbE30%。

3.红细胞G-6PD缺乏所致的天生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CNSHA)重型者

与重型β海洋性贫血临床表现相似,但前者感染及氧化性药物可加重贫血,红细胞Heinz小体阳性,HbF含量正常可鉴别。

7并发症

可并发黄疸,肝脾肿大,胆石,可并发溶血危象,水肿,腹水,贫血,骨骼改变,生长发育停滞,常并发支气管或肺炎,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造成脏器损害,并发心力衰竭,肝纤维化,肝功衰竭等。

8疾病治疗

轻型地中海贫血不需治疗;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应避免感染和用过氧化性药物,中度贫血伴脾肿大者可做切脾手术,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一般不输血,但遇感染、应激、手术等情况下,可适当予浓缩红细胞输注;重型β地中海贫血,高量输血联合除铁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外周血,脐血)是根治本病的惟一临床方法,有条件者应争取尽早行根治手术。

输浓缩红细胞

(1)低量输血仅适用于中间型α和β地贫,不主张用于重型β地贫,单纯的输血或输红细胞最终导致血色病。中等量输血疗法,使血红蛋白维持在60~70g/L。实践证明,这种输血方法虽然使重型患者有望摆脱近期死亡的威胁,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差。相当一部分患者于第2个十年内因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高量输血以使患儿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和防止骨骼病变。先反复输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g/L,然后每隔3~4周Hb≤80~90g/L时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Hb含量维持在g/L以上。其优点是纠正机体缺氧;减少肠道吸收铁;抑制脾肿大;纠正患儿生长发育缓慢状态。但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故应同时给予铁螯合剂治疗。

脾切除,大部分脾栓塞术

可致免疫功能减弱,应在5~6岁以后施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中度/重度贫血(Hb80g/L)无黄疸的HbH患病者,行切脾术疗效极佳,可使Hb上升至90~g/L,若术前Hb80g/L或慢性溶血性黄疸者,切脾常无效。

铁螯合剂

因长期高量输血,骨髓红细胞造血旺盛,“无效红细胞生成”以及胃肠道铁吸收的增加,常导致体内铁超负荷易合并血色病,损害心肝,肾及内分泌器官功能,当患者体内的铁累积到20g以上时,则可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故应予铁螯合剂治疗,1岁内使用铁螯合剂,其副作用较明显,一般主张2~3岁后或患儿接受10~20次输血后并有铁负荷过重的证据,血清铁(SF)0μg/L,血清转铁蛋白完全饱和才开始除铁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是当前临床上根治本病的惟一方法,HSCT包括骨髓移植(BMT),脐血移植(UCBT),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和宫内造血干细胞移植(IUSCT)。

基因治疗

从分子水平上纠正致病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治疗,其途径有两个。

(1)将正常的β珠蛋白的基因导入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以纠正β地贫的遗传缺陷。

(2)采用某些药物调节珠蛋白基因的表达。

9预防措施

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工作,以减少/控制“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

1、提倡进行婚检、产检能有效地减少疾病发生。

2、推广产前诊断技术,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地贫基因携带者,孕4个月时,采集胎儿绒毛,羊水细胞或脐血,获得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重型/中间型患儿应终止妊娠。

赞赏

长按







































郑华国
白癜风复发难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wh/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