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
医
史
话
(之六)
有一些时光的片段,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看似久远、或伟大、或渺小的事件,一帧一帧叠加,组成一幅长长的画卷,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年抗战的烽烟中走来,历经78载的沧桑变化,那些珍贵的记忆,犹如烙印在时光长河里的粼粼波光,映射出久远而常新的光环,滋养出无尽的光荣与梦想。
让我们走进“省医史话——烙印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回首在省医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那时、那人、那事,重温咱们省医人历经的洗礼、共创的荣光,守初心,担使命,展望省医不断前行的发展之路……
省医五大发展历史节点
向左滑动图片浏览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六)
-
——医院
年,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科学的春天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年,院党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开展了文革后一系列恢复整顿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病房大楼,逐步引进先进医疗设备,选送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加强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启动医学科研工作,加大国际学术交流,医院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年9月,于鸿印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福田、梁淑芳任副院长,靳成瑞、曹德鼎、周玉斌任院顾问。11月,谢锡瑹院长卸任,于鸿印接任院长。
年3月,医院取消“革命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张希学任院党委副书记,樊培禄、罗建仲、熊梦周任副院长。年7月,张希学任党委书记;年2月,谢朝举任副院长。
从上到下依次为:
于鸿印、张希学
樊培禄、罗建仲、熊梦周
年,医院升格为相当于地(厅)级单位,按照省委要求实行院长负责制,潘慈康(泌尿外科专家)接任院长,陈方清、谢朝举任党委副书记,梁淑芳、郭晓进、张国辉先后任副院长,罗建仲、张宗礼任顾问;出台《医院改革意见》,先后成立了院科技顾问组、院专家咨询组。同年,医院首次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文明单位”称号。
泌尿外科专家、院长潘慈康
年,医院贯彻党的十二大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探索和院长负责制试点、行政科室岗位责任制、门诊和病房“五定一奖”、医技科室承包等制度。同年,医院成立中共医院纪律委员会和工会。
年,医院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医院管理工作的意见》,对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卫生技术人员和一般干部实行聘用制、工人实行合同制,科研实行课题承包制。医院成立院内防止交叉感染和护理监测领导小组,内二、外四、儿科、产科和神经科病房开展责任制护理模式;全院病房经成都地区省、医院工作质量检查组检查确认达到“三化”、“八字”标准。同年,苟巨源任副院长,医院庆祝迁址青羊宫现址三十周年。
护理人员“三基”技能考试
医院迁址青羊宫现址三十周年纪念
前排右起:潘慈康、吴德成、张希学
曹德鼎、靳成瑞、顾德成、熊梦周
邱林、周茂玉、樊培禄、严友胜等
年,医院成立急诊委员会、药事委员会,进一步增强了医疗质量管理;成立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负责承担全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和管理。
年,医院启动内科大楼修建工作(年建成使用),安装了首台西门子全身CT;年,成立临床药理研究室、心血管病研究室、眼病研究室等一批研究机构,启动干部病房建设(年投入使用);年,安装了我院第一台IBM微型计算机(省科协专项资金支持),再添毫安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设备;医院药剂制剂大楼。
截至年,医院开放病床张,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
年建成的内科住院大楼
医院幼儿园楼
年新建的干部医疗病房
年投入使用的高压氧舱
医院药剂制剂大楼
年配置的德国西门子全身CT/DR3
配置的日本多功能B超
年配置的毫安X光机
年配置的毫安X光机
医院坚持结合临床搞科研、以科研促进临床,不断提高技术力量。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医疗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拓展,科研成果及获奖项目逐年增加。如:胸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建立了心脏术后ICU;泌尿科积极筹备肾移植手术(年成功开展首例);心脏内科开展电生理检查、介入性放射心血管病诊断与治疗;神经内科开展神经心理测定、肌电图检查等技术;儿科成功开展气管内灌注术;眼科成功开展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术等;骨科成功开展断掌、断指再植手术,等等。
病理科会诊讨论会
(中为科主任李经邦,左三为专家李懿堂)
消化科专家蒋明志教学查房
放射学、肿瘤学专家钟知强主任临床教学
年,内科“硝硫氰胺治疗血吸虫病的临床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年,妇产科“硅橡胶盾形宫内节育器”研制成功,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合胞病毒实验研究”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年,外科“华佗夹脊主穴针麻胃大部切除术临床研究”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年,检验科生化室临床检验中心四年获生化质量控制血钾全国第一名,并获卫生部表彰;年,儿科参与研制的“β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获卫生部二等奖;麻醉科牵头完成的“针麻甲状腺手术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医院自办的医学刊物《医学通讯》(年创刊)更名为《医学科技》,主编先后由罗建仲、张国辉、蒋万书担任。年增设栏目后共计开辟了“临床实践”“祖国医学”“临床护理”“物理医学”“临床药学”“临床病理”“实验医学”“医院管理”“病例报道”“综述与讲座”等,与全国各省市近千个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了信息交流关系,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和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数据库收录。
年,为实施科技兴院,医院成立科教处,加强科研工作的领导与规划管理工作。
那一时期,医院继续派出医疗队到成都周边和甘孜、阿坝、凉山州地市县乡村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随时响应成都周边地区和省内外重大抢救救灾和国家援外医疗任务。如:年7月至8月,紧急派出3支医疗队22人奔赴洪灾重灾区射洪、资中、阆中救治伤员(被评为“全省抗洪救灾先进医疗队”);年3月,成功救治省高级人民法院职工赴龙泉山植树活动翻车事故9名伤员全部脱险,紧急出诊救治简阳一电影院垮塌压伤的数十名群众;年8月,紧急救治新津和邛崃地区洪灾受伤群众,成功救治9月5日灌县车祸伤32名伤员(其中5名港澳籍人士,救治工作受到他们高度赞扬);年11月,成功救治老院长谢锡瑹(呼吸衰竭、昏迷状态、生命垂危,经神经内科等科室大力抢救转危为安),其夫人乐以成教授(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华西医科大学职工)盛赞“医院在抢救重危病人方面放了一颗卫星。”
那一时期,医院继续承担援外医疗任务。年,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张国良、神内经内科主治医师廖振德赴藏区援助医疗。年,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爱菊、主治医师余世礼带医疗队赴阿联酋沙迦中国诊所服务;年,口腔科主治医师羊辅湘、检验科主管技师陈志明赴莫桑比克援外医疗。
那一时期,医院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多次接待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日本、泰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芬兰、奥地利等国际机构、行业友人及台湾、香港、澳门同胞来院参观及外出互访活动。
医院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年5月,医院与日本广医院,每年互派代表团访问、研修生进修。
日本研修生在中医儿科学习
左一为中医师熊膺明
年6月25日,美国第39任总统詹姆斯·厄尔·卡特夫妇一行10人到我院作进西藏之前的体格检查。
詹姆斯·厄尔·卡特
美国第39届总统现年95岁
毕生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公益事业
~年执政期间力排众议
于年促成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年2月3日,以贝尔托拉索为团长的意大利政府评估团一行7人来我院评估医疗工作,潘慈康院长等人接待。
年2月
院长潘慈康(前排右一)等人
接待意大利政府代表团来访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吹绿了省医的摸底河畔。从低矮的平房到现代化的诊疗大楼,从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到B超、螺旋CT、MRI,从手工操作到逐步进入标准化流水线检测,省医人背负着时代赋予医者的使命,迈开矫健的步伐,向新的建设目标进发......
未完待续......
省医史话往期回顾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一)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二)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三)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四)
流淌在时光长河里的省医记忆(五)
特别说明
“省医史话”栏目陆续推出的系列文章史料,参阅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院志》《南京大学史》、东医院、四川卫生志、四川大学及互联网相关资料,求证了本院退休老前辈及家属,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空跨度较长,各历史阶段的图文资料难以收集齐全,本专栏文章内容难免挂一漏万,加之编辑能力有限,肯定有缺陷与不足,敬请读者指正。
征稿启事
光阴荏苒,再过一年,我院将迎来建院八十周年,医院官方 稿丨张 蒙 美术编辑丨康薇静
审 稿丨郭晋蓉 黄 力
责任编辑丨杨莉梅
医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