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最近几个月经常看到校友咨询有关地中海贫血的问题。在5月19日下午,留意到04届校友张慢添正在象山医庐群里热心回答校友的提问,在圆满完成咨询解答后,小编马上联系了张慢添师弟,邀请他搞一个地中海贫血的相关科普。
就在几分钟前,小编非常高兴收到了稿件。非常感谢张慢添师弟。
以下是张慢添师弟整理完成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科普文章。别名“地中海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概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指由于遗传性珠蛋白基因缺陷,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原名“地中海贫血”、“海洋性贫血”。因早年发现病例多属地中海沿岸民族而得名,但事实上本病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东南亚为高发地区之一,国内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较多见,长江以南各省、区有散发病例,北方少见,据报道广东的地贫基因携带率在10%以上。地贫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静止型无贫血表现,重者会导致死胎、死产,大多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制及分类血红蛋白(Hb)分子由4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含有1条珠蛋白肽链和1个血红素,亚基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相结合。珠蛋白肽链有α类肽链(α、ζ)和β类肽链(β、δ、γ、ε)。正常人α和β类肽链比例为1:1,以维持Hb分子的稳定和正常功能。成人的主要Hb(HbA),由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组成(α2β2),次要Hb(HbA2)(α2δ2);胎儿Hb(HbF)(α2γ2),而胚胎期Hb有3种,其组成各不相同:HbGower1(ζ2ε2),HbGower2(α2ε2),HbPortland(ζ2γ2)。这3种在胚胎3个月消失,并为HbF取代,HbF在生后逐渐被HbA取代,1岁时HbF不到5%,2岁时HbA占95%,HbA2占2%~3%,HbF约2%。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根据所缺乏的珠蛋白链种类及缺乏程度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予以命名和分类。ɑ珠蛋白链缺乏者称为ɑ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链缺乏者称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通常将地贫分为α、β、δβ、δ、γ地贫5种类型。α、β地贫是常见的类型,δβ、δ、γ地贫较少见。
1.1 α地贫 α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16p13.3),长约29kb,编码个氨基酸组成的α珠蛋白肽链。一条染色体有2个α基因(α1和α2),健康人有4个α基因。大部分α地贫是由于α基因缺失,少数由于α基因突变所致。一条染色体上缺失1个α基因,为α+地贫,缺失2个α基因,为α0地贫。由于α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在胎儿期及刚出生时,多余的γ肽链聚集成4聚体,称为HbBart′s(γ4),儿童及成人多余的β肽链聚集成4聚体,称HbH(β4)。根据基因缺失的不同分为下列4种类型:(1)静止型:缺失一个α基因,为α+地贫杂合子。出生时Hb电泳有微量HbBart′s(1%~2%)。(2)轻型:缺失2个α基因,为α0地贫杂合子或α+地贫纯合子。出生时Hb电泳有少量HbBart′s(3%~14%),轻度贫血或有其他临床表现,如细胞形态改变,大小不均,低色素性、靶形红细胞增多,MCV、MCH、MCHC减低等;(3)中间型:缺失3个α基因,为α0和α+地贫的双重杂合子。Hb电泳可见HbH,表现为轻度贫血或中度慢性贫血,伴有黄疸、肝脾肿大。(4)重型:缺失4个α基因,为α0地贫的纯合子。Hb电泳几乎全部为HbBart′s,又称为胎儿水肿综合征,胎儿大多在30-40周时死于宫内,或早产或流产,有的出生后数小时内死亡。
1.2 β地贫 β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11p15.5),长约50kb,编码个氨基酸组成的β珠蛋白肽链。一条染色体有1个β基因。β地贫大多数由于基因突变,少数为基因缺失。造成β珠蛋白肽链完全不能合成的β基因变异称为β0地贫,使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的β基因变异称为β+地贫。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多余的α肽链聚集成4聚体(α4),α4无特别命名,另外α肽链与δ及γ肽链结合相对增多,使HbA2或HbF增高。依据β珠蛋白基因变异的状况把β地中海贫血分为3种类型:(1)轻型:1个β基因变异,为β+或β0地贫杂合子。Hb电泳见HbA2增高,多数无贫血或其他临床症状,少数患者有贫血,肝脾肿大,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中间型:2个β基因变异,通常是β+地贫纯合子,或β0地贫纯合子复合α地贫和β0、β+地贫双重杂合子复合α地贫。Hb电泳HbF增高,HbA2亦可增高,患儿多在2-5岁时出现贫血,症状介于轻、重两型之间。(3)重型:2个β珠蛋白基因变异,常为β0地贫纯合子,或β0和β+地贫双重杂合子。Hb电泳见HbF增高,患者出生时接近正常,但6个月后症状逐渐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精神委糜,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其特殊表现有:头大、眼距增宽、马鞍鼻、前额突出、两颊突出,其典型的表现是臀状头,长骨可骨折)。
筛查检验及基因诊断
1筛查法
1.1红细胞参数根据红细胞平均指数对贫血的分类,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pg,疑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基因携带者),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作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一种初筛指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2红细胞形态由于贫血轻重不同,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出现异形、靶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染性红细胞、豪-周小体等;贫血程度越重,细胞的异形性越明显。
1.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红细胞对不同度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在低渗溶液中,当水渗透入红细胞内一定程度时,红细胞会膨胀破裂,从开始溶血到完全溶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渗透脆性的盐浓度数值明显降低。
1.4血红蛋白分析血红蛋白电泳检测:是异常血红蛋白检验的最常用方法。
2基因诊断法多年来,这种通过在体外特异复制一段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或某转录物(mRNA)来迅速获得大量特异核酸片段的技术,一直被用于检测血红蛋白基因序列,对遗传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已成为最为普遍的诊断方法。
治疗
1.1 一般治疗 无症状和症状轻微的地贫患者无需治疗,或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E和叶酸等辅助药物。
1.2输血
1.3铁螯合剂治疗
1.4脾切除或脾栓塞术
1.5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目前根治地贫的唯一方法,但费用昂贵及供体难找限制了HSCT的应用。
1.6基因活化治疗
1.7基因治疗地贫成为最早被尝试用于基因治疗的疾病,曾被认为是最有希望通过基因治疗治愈的单基因遗传病。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地贫基因治疗研究,但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非常复杂,20多年仍处于基础研究及动物试验阶段,实际应用于临床尚有待时日。
预防和控制
该病大多以无明显症状的携带者形式广泛存在,当配偶同时携带有同型地贫基因时,子女将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完全正常、二分之一的机会成为轻型贫血患者、生育严重地贫儿的概率高达1/4,因此在人群中实施遗传筛查预防计划,通过产前诊断淘汰受累胎儿是世界上公认的首选对策。
地贫的高发生率和临床的严重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无经济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控制地贫婴儿出生是最佳措施,开展地贫知识宣传教育,对高发区人群进行群体筛查、婚前检查、指导合理婚配和遗传咨询,普及防治知识,并通过婚前、孕期或对于重型地贫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阻止重型地贫患儿出生。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地贫发病率。上世纪70年代塞浦路斯规定进行地贫检测为婚前检查项目,有地贫风险的夫妇妊娠时做产前诊断,其后意大利、希腊、英国、以色列和美国等国家也推行同样措施。这些国家地贫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在塞浦路斯几乎完全控制了重型β地贫的出生,我国的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率也逐步降低。
本文由佛山医院张慢添整理,资料来源于文献及教材,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按:图片乃小编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谢谢。)
作者简介
张慢添,揭西县河婆中学届毕业校友。佛山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执业医师。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检验学院。
点击文末蓝字“阅读原文”进入查询《各地区揭西河中校友医生值班动态表》
张慢添谢谢支持原创作品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