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曹勇教授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

(采访视频)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医生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疗中会遇到很多常见的难题,为提高我国基层临床脑血管病诊疗水平,积极推动脑血管病诊疗的进步,记者有医院曹勇教授,针对脑血管疾病早期干预、诊疗发展前景、规范化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与观点分享,以飨读者。

1.常见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哪些?如何进行早期干预?

曹勇教授:临床常见脑血管病一般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20%~30%,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0%~80%,我国民众由于生活饮食习惯、基因差异等影响,患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比例较高。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淀粉样变、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等疾病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等后天因素有关,先天性脑血管疾病如血管畸形、某些早发动脉瘤等疾病而言,患病受基因影响因素较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无创影像等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使上述疾病筛查发现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脑动静脉畸形(AVM)的Kras基因在体细胞中突变这一结果,加深了我们对脑血管疾病中基因背景的研究认知,同时,医院也围绕脑血管疾病基因背景等方向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我们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发现FZD10和MYOC通激活Wnt通路影响动静脉畸形的血流速度。利用高通量技术进行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原因探索,构建颅内动脉瘤中的lncRNA表达谱,发现lncRNA的改变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些探索对未来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基因早期干预,研发相关药物,实现减少患者出血情况等目标。可以预见,未来在一级预防措施中,基因干预(例如研发靶向药物等)手段可使患者获得巨大受益。

2.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难点?

曹勇教授:出血性脑血管分为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脑出血、先天性动静脉畸形三类,近年来这三类病症都有很大的进展。首先,高血压脑出血运用微创技术、内镜手段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微创技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损伤。其次,目前70%~80%的动脉瘤采用介入手段,在20%~30%复杂动脉瘤诊疗中,医院提倡采用复合手术方式。即对于血管畸形的患者治疗采用复合手术,并增设术前评估环节,便于了解患者病变与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对于累及功能区的血管畸形治疗,先进行栓塞将血管畸形缩小,再开颅切除,有利于患者功能区的保护,避免血管畸形并发症的发生。

3.目前,手术是脑血管畸形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请您谈谈医院的脑血管畸形诊疗经验以及如何做到规范化手术治疗?

曹勇教授:在脑血管畸形的规范化手术治疗中,需注意两点要素。其一,医院多学科合作策略,从多方面评估患者获益,以明确详细诊疗进程。其二,脑血管畸形作为少见病,医院并不熟知,需经过远程会诊以及专业评估,根据病情风险等级选择高中低不医院就诊。目前医院多学科诊疗进行复合手术讨论的流程已实施多年,针对患者个性化管理成效较好。同时,在规范化手术过程中,也开展了基于功能影像的脑动静脉畸形HDVL术前分级(表1)的临床推广工作。表1基于功能影像的脑动静脉畸形HDVL术前分级

注:1.LED为病灶与功能性脑组织的最短距离。

2.分级总评分=LED评分+弥散性评分+深静脉引流评分+血肿评分。总分为1~3分,建议手术治疗;总分为4~6分,建议个体化综合治疗或观察。

4.随着神经介入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疾病外科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曹勇教授:目前,我国在脑血管疾病临床外科治疗中,始终贯彻微创理念,同时,也极度重视对外科医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但要学习手术技术,同时还要进行介入技术的规范培训等。未来,脑血管疾病外科诊疗的发展方向将以介入治疗手段为主,面对复杂病症时考虑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使用复合手术等方式。

5.根据《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ERAS)》理念和路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道的管理十分重要,为加强围术期气道的管理,在用药方面有何策略?

曹勇教授:医院负责脑血管病领域的指南编写,对于脑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ERAS理念很重要。首先,脑血管外科疾病是良性疾病,治疗后患者可快速恢复,ERAS理念对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及脑部功能区损伤的预防具有重大意义。其次,神经外科医生需重视对气道的管理,因为气道与脑部关系密切,良好的气道可与患者病情恢复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假如患者存在脑水肿,在气道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则有利于降低颅压;相反,若患者术后存在气道问题,从而影响血氧,则极易引发脑部一系列恶性循环的严重后果。对于患者气道管理,我们通过在临床不断摸索,得出了一些经验,例如对于病情特殊、存在高风险的患者,我们在术前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或者静脉应用祛痰、解痉、促进痰液稀释药物等治疗方案。所以,我们也呼吁神经外科医生将气道管理上升为常规临床管理目标,最终使患者获益更多。

曹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和老年肿瘤专业病房副主任,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外科分会副秘书长。年于美国BARROW神经科学研究所访问学习。—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学习。曾获得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医院“栋梁人才”计划等。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阅人。主持在研科技部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脑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一站式复合手术术中抗凝方案的探索及风险获益评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项目)“成人烟雾病不同脑灌注状态认知功能和脑网络结构与功能连接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专项子课题“口服阿司匹林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合并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获益及风险的研究”;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重大脑疾病基因组学平台建设”;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建项目“脑动静脉畸形多组学研究”等。擅长各类脑血管病的治疗,尤其是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复杂脑血管的外科及复合手术治疗。年手术量余台,在Stroke等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30篇,具有丰富的脑血管病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经验。

—END—

看完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rilayongjiubai.com/dzhpxzj/4878.html


当前时间: